常设专题

陈云的唯物辩证思维及其当代价值



内容摘要  陈云的唯物辩证思维集中体现在:一是紧紧抓住把思想方法搞对头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精髓,树立了学好哲学, 终身受用的哲学思维范式;二是坚持理论联系实和求真务实作风,把唯物辩证法精髓概括为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三是将唯物辩证法运用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认识真理的方法总结为交换、比较、反复六个字,构成了一种实践辩证法。学习陈云的唯物辩证思维,对于新时代共产党人克服新的本领恐慌,提高工作制胜看家本领,保持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  陈云唯物辩证思维马克思主义哲学

作者  陈麟辉,陈云纪念馆馆长。(上海201715



  陈云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一生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特别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讲哲学,用哲学,非常善于从哲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在他的文章、讲话、报告和谈话中,处处闪烁着哲学思维的光芒,充满独到而精辟的哲学智慧,显现了他精湛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素养。

 

学好哲学,终身受用:哲学思维范式的确立

 

  一个政党,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发展的可持续,离不开哲学思维的指导,离不开正确的思想方法。陈云是注重思想方法的典范。他一直倡导党员干部要学习哲学,认为学哲学是共产党员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少犯错误的关键。他说:要把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好,最要紧的,是要使领导干部的思想方法搞对头,这就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哲学,可以使人开窍。学好哲学,终身受用。[1]他指出,耽误一点事情不要紧,文件漏掉一点也不要紧,以后还可以补嘛。有所失才能有所得,要把眼光放远一点。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工作水平,必须学好哲学。[2]在他看来,对于领导一个56 个民族、10 多亿人的大党来说,如果思想方法不对头,势必脱离中国实际、脱离人民群众,那就有可能犯重大的甚至颠覆性的错误,这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大事。因此,学习哲学,不是单纯的个人好恶,而是党的事业的需要,是需要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

  陈云紧紧抓住把思想方法搞对头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精髓,树立了学好哲学, 终身受用的哲学思维范式。他的这一哲学范式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

 

(一)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品质。

 

  人既是一个现实性的存在,又是一个理想性的存在。哲学的大用”,不仅在于哲学能指导人们解决现实问题, 还在于哲学能使人们不忘初心,仰望星空,超越自我,坚守人生的情怀,追求人生的理想。陈云强调哲学是马列主义根本中的根本,是观察问题的观点(唯物论),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辩证法),随时随处都用得到。[3]无论处于顺境还是逆境,不管在革命战争年代,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设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陈云始终坚守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不动摇。他说:一个愿意献身共产主义事业的共产党员,不仅应该为党在各个时期的具体任务而奋斗,而且应该确定自己为共产主义的实现而奋斗到底的革命的人生观。[4]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这个人可能就会在精神上得软骨病,就会在风雨面前东摇西摆,就会成为站不住的墙头草。陈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坚守,从根本上讲,是对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坚守,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坚守。这份坚守,也铸就了陈云的哲学思维范式的精神品质和高度。

 

(二)把握思想方法的科学路径。

 

  任何一个事物或研究对象的现实性都有其特殊的社会-历史规定。恩格斯说:思维的任务现状就是要透过一切迷乱险象探索这一过程的逐步发展的阶段,并且透过一切表面的偶然性揭示这一过程的内在规律性。[5]这也就意味着,学哲学、用哲学不能仅仅局限于文本、思想史和理论逻辑之中,而要以马克思主义的方法为指南,走出深锁的象牙塔,面向中国问题,面向火热的现实生活,从书斋中的学术研究转向中国社会变革的思想引领。陈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和运用,始终围绕着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提高思想方法水平这一科学路径展开。他曾建议要把《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等著作选编一下,还要选一些马恩列斯的著作,形成专题选编本,认真读,集中读。他特别强调:这件事情,现在要抓,以后也要抓,要一直抓下去。[6]陈云注重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的提升,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由一种外来的先进理论,变成了能够为共产党人所掌握、所运用的思维方式、指导思想,并把它提炼为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这种思维方式总的特点,就是强调立足于现实与实践,来发现、把握现实的矛盾运动,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促成矛盾的转化,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理想追求。

 

(三)增强问题意识的情感态度。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表明,只有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问题为导向,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找到引领时代进步的路标。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角度来说,陈云哲学思维范式中所体现的问题意识,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对无知意识,即意识到我们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发现问题、直面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二是具有解决无知情感和意志,即具有为人类幸福奋斗的精神境界和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即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勇气。前者是实践的基础,后者是思想前提,两者统一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同时,陈云对待矛盾和问题既有全局观,又十分注意牵住牛鼻子,也就是他一再强调的要抓住重点和要害,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以此带动次要矛盾和矛盾次要方面的解决。

  陈云哲学思维范式的产生,是陈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大贡献,也使得他能在一次次重大历史关头和重大问题上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的立场和正确的观点、主张,并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在重大历史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中国共产党两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唯物辩证思维的创造性概括

 

  学哲学、讲哲学、用哲学,提高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是为了做事、做成事、把事做卓越。如果说,陈云在其主管的财经工作中娴熟而出色地展现了唯物辩证思维的魅力,那么,他所坚持的求真务实作风则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唯物辩证法精髓。陈云指出:不唯上,并不是上面的话不要听。不唯书,也不是说文件、书都不要读。只唯实,就是只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处理问题,这是最靠得住的。[7]从哲学的层面上说,唯上唯书还是唯实, 反映了两种不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不唯上,要解决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所谓不唯上,应该是指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从历史到现实,许多人对于上级的指示、政策、决议、文件,大致可分为三种态度:第一种,唯上是从,唯命是听。不论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情况如何,照本宣科、机械执行,这是一种机械论态度。第二种,借口不合实际,强调本地区本单位的特殊性,对于上级指示和政策,或者消极抵制,或者拒不执行,或者各取所需自行其事,或者阳奉阴违,另搞一套。这不仅是无组织无纪律的表现,也是一种典型的地方主义、小团体主义,与陈云所提倡的不唯上的本意大相径庭第三种,认真讨论上级指示或政策,领会其精神实质,并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对不适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的政策规定,则按组织程序向上级报告,要求变通。不言而喻,这才是正确、科学的态度,也应该是陈云提倡的不唯上的本意所在。

  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看,上级处于全局地位,上级指示是从全局实际出发,代表着全局整体的利益或政策长远利益,因而对局部、下级具有指导和指令意义,下级应当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然而,全局并不能一览无遗地概括和总结局部,也难以统括的丰富多彩,因此,上级指示或政策有时不一定完全适合每个地区、部门的实际情况,有时甚至难免会出差错。陈云在谈到商业工作政策时,就直言不讳地指出:上面的政策不一定都正确, 即使正确,也不一定完全适合每一个地区的情况。[8]这就意味着,下级部门在贯彻上级指示时,不能完全、同样机械地执行,有时也有一个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问题。这才是真正地坚持了唯物主义基本原则。

 

(二)不唯书,要解决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人的经验不外乎两类,一个是源自自身实践的直接经验,一个则是由他人直接经验转化而来的间接经验,间接经验往往是以文字、书本形式得以保存和传播。所谓不唯书是指要用科学态度对待书本,尤其是用科学态度看待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人生的道路上,任何人不可能仅凭自己的直接经验把握自己的实践,否则永远只能跟在别的后面。只有善于吸取间接经验,拿来为我所用,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走得更顺。陈云强调,不唯书的核心要义在于,要时刻把握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9]这一根本立场,注意有的放矢、学以致用。坚持这样的根本立场,才能根据具体实际,与时俱进,弘扬创新精神,积极总结新鲜经验,进行新的理论概括,正确回答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展马克思主义,较好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陈云本人就是这种读书又不唯书的光辉典集体学习五载不间断。文革期间,他学习《毛泽东选集》,把《资本论》三大卷读了三遍,通读了《列宁全集》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又几次倡导全党学哲学、讲哲学、用哲学。1988 5 12 日,陈云曾对浙江省有关负责同志提出:要学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要怕人家说马克思主义哲学过时了,没有过时,永远不会过时。无论工作如何忙,也要抽点时间学习。学习时不要急急忙忙联系实际,接触实际多了,自然而然会联系起来。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思想上的基本建设。[10]学习的基本立场就是理论联系实际,正如他在谈到研究经济建设合理比例关系所指出的:决不能只依靠书本, 生搬硬套, 必须从我国的经济现状和过去的经验中去寻找。[11]唯实又重视学习,陈云往往在各个时期就有比较切合实际的战略性思维,拿得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只唯实,要解决好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实践第一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之根本要求。陈云始终强调,实事求是,这不是一个普通的作风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的根本思想路线问题。[12] 实事,就是要弄清楚实际情况;求是,就是要求根据研究所得的结果,拿出正确的政策。[13]因此,只唯实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处理问题,这也是不唯上不唯书的目的所在。

  如何做到只唯实?这需要把握好主观与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第一,讲实事求是, 先要把事实搞清楚。这个问题不搞清楚,什么事情也搞不好[14]相反,人之所以犯错误,都是由于不了解实际情况就匆忙地决定对策,主观与客观相脱离[15]第二,作调查研究工作是弄清事实的最根本途径。陈云指出:难在弄清情况,不在决定政策。只要弄清了情况,不难决定政策。我们应该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去弄清情况, 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来决定政策。所有正确的政策,都是根据对实际情况的科学分析而来的。[16]第三,我们既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又要发挥创造精神。这也就是说,实事求是离不开人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陈云强调:墨守成规的倾向必须反对,应该提倡敢想、敢说、敢干的精神。没有这种精神,我们就不能前进。但是创造性必须和实事求是相结合,否则就会华而不实,不能真正地前进。[17]可见,陈云所倡导的只唯实,是人的创造性与客观实际的完美结合,完全体现了客观规律性和主体能动性的辩证统一。

 

交换、比较、反复:辩证思维方法精辟独到的总结

 

  任何哲学理论,都不仅涉及什么”( 研究指向什么”) ,而且也关乎如何”( 研究如何展开) ,后者内在地蕴含着方法论问题。陈云将唯物辩证法运用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认识真理的方法概括为交换、比较、反复六个字,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创造性发挥,由此构成了一种展现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本质的实践辩证法

  所谓辩证思维就是按照唯物辩证法规律进行的思维活动,是辩证法在思维过程中的具体化。作为一种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把所要研究的对象作为一个整体,从其内部的矛盾运动、变化和相互联系中进行考察和探索,揭露其本质,找到解决矛盾的方法。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是在运用唯物主义解决了世界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基础上,解决了怎么做的问题。普遍联系、运动发展和全面的观点,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的主要特征。陈云的辩证思维方法,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特征。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15字诀,可以说是陈云思想方法的精髓,陈云自己曾总结道:“这十五个字,前九个字是唯物论,后六个字是辩证法,总起来就是唯物辩证法。[18]具体来说,陈云的辩证思维方法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从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出发,陈云以全面性作为统领,将辩证思维方法牢牢建立在唯物论基础上。1987 7 月,陈云在与当时的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在延安,毛主席起草的文件、电报,我都看过,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要实事求是。这里的关键是要把实事看全面。[19]他认为,实事求是的关键是从片面的实际出发, 还是从全面的实际出发。过去我们犯过不少错误,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问题有片面性,把片面的实际当成了全面的实际。那些犯错误的人, 并不都是没有一点事实根据的,而是把片面当成了全面[20],因此,为了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他认为,重要的是要把实际看完全,把情况弄清楚,其次是决定政策,解决问题[21]可见陈云准确地把握了全面性是辩证法的基本所在。比如,把毛泽东同志在六十年中间重要关头的作用写清楚,那末,毛泽东同志的功绩、贡献就会概括得更全面,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也就有了全面的根据。[22]再比如,要全面的,符合历史唯物论的看待辽沈决战,只要能把这段历史立全面、立准确,多花些时间是值得的。[23]把握了全面就比较容易客观、正确地把握大局和走势。这或许也是陈云在历史关键时刻处变不惊、善于抓住要害的关键所在。

  其次,为了达到全面认清事实的目的,陈云强调广泛征求各类意见,特别是反面意见。陈云认为,集体讨论, 大家交换意见,是达到全面认识的重要方法。交换有三个含义:一是相互交换意见、看法和认识。二就是所谓换位思考。陈云以茶杯为例作为说明:这边看有把无花,那边看有花无把,都是片面的,互相交换一下意见,就会得到一个全面的符合实际的了解。三是要善于听取不同意见。陈云认为,共产党人要特别注意听反面的话才能吸取正确的,驳倒错误的,使自己的意见更加完整。从反面和各个侧面来考虑问题。他甚至认为这里重要的,是找反对派;如果没有反对派,也要假定一个反对派[24]陈云这个见解是十分深刻的,这不仅是一个认识方法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个群众观点、民主作风问题。不仅如此,陈云甚至把它提高到关系事业成败高度来认识,有的同志提不同意见……这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好现象,反之,我们的革命就不能成功, 肯定是要失败的[25]正因为如此,陈云在听取意见时,为打消发言人的顾虑,常常鼓励大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再次,始终坚持普遍联系原则,强调达到正确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交换、比较、反复提出的过程体现了鲜明的开放性特点,其内涵则随着实践不断深化发展。陈云先后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时期对该方法进行了多角度、有侧重的阐述。从唯物辩证法看,人们认识的反复性,具有主体和客体两重属性。从客体方面讲,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任何事物的矛盾及其本质的暴露是都有一个客观的过程;从主体方面讲,人们的认识都会受到生产力、科技水平和立场、观点、方法及实践经验、知识水平、思维方式等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因此,任何人对于即将作出和已经作出的决定或制定的策, 都应该三思而后行,进行反复考虑、比较、试验,以期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交换、比较、反复就是一个连续的、相互关联的认识链,三者互为补充,互相配合,判断,行动,再认识,修正之[26]使认识更真实、正确。在这个认识链条中,交换是带头的,是为了更全面地认识事物;比较则是为了更好地判断事物的性质,通过横向和纵向的联系,重在分析问题,得出正确结论。反复则既是认识的过程,也是实践的过程。做到这三条,就能够比较全面地认识客观事物,避免某些片面性,作出比较正确的决策,比较好地做到实事求是。因为这是遵循了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运动发展的原则,从历史视野和发展规律中思考分析问题、把握前进方向和指导现实工作的科学思想。

 

当代价值:掌握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

 

  学习、研究和梳理陈云的唯物辩证思维,我们可以看到,陈云养成和运用并倡导这种哲学思维,主要基于以下三点思考:一是从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自身理论修养的需要出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以便科学地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二是从一个领导干部在重要历史关头应对突发性和复杂性变化的要求考虑,树立科学的认识论,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基本规律,清醒地看到事物发展的本质,以便在关键时刻少犯错误甚至不犯错误,正确引领前进的道路和事物发展的方向;三是从党、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前途命运的高度进行思考,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人和培养人,使全党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坚定理想信念,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发展方向,以便实现国家的持续健康发展和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进一步深化关于陈云唯物辩证思维的学习和研究,对共产党人克服新时期的本领恐慌,更好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夯实坚定理想信念的真理支撑,提升共产党人的思想境界,保持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

  第一,进一步发扬学哲学用哲学的优良传统,以哲学智慧引领社会实践。学哲学用哲学,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才得以摆脱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不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保持了党的生命力、先进性和战斗力。进入新时代,我们面临着复杂艰巨的任务,面临着更加严峻的风险和挑战,这就更加需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提高哲学素养。

  以哲学智慧引领社会实践,必须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来不是教条,它反映的是时代精神,揭示的是社会发展规律,适应的是社会实践需要,针对的是现实斗争。当下,我们要深入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学而信、学而用,不断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

  以哲学智慧引领社会实践,还要求我们在新时代不断超越经验的感性认识,实现理论总结,并用正确的理论指导社会实践。哲学理性思维具有两个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理论的前瞻性、预见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凝聚人心、团结队伍的力量源泉,是自觉的实践活动不可或缺的思想指导;二是理论的全面性、普遍性,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对感性经验进行鉴别取舍、提炼加工的思想武器,是把局部实践上升为规律性认识并转化为普遍性事件的唯一方式。因此,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27]

  第二,进一步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以问题导向推动社会发展。马克思指出: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28]从哲学意义上讲,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习近平指出: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社会不断推向前进。[29]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一方面,坚持问题导向,要正视矛盾。社会在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要直面问题,对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解剖研究,找出问题的实质根源,挖掘问题产生的深层次矛盾和内在机理,对症下药。另一方面,坚持问题导向,要实现两点论重点论的辩证统一。我们在工作中,既要抓主要矛盾,也不能忽视次要矛盾,既要把握主要方面,也要把握次要方面,做到两点论;又要善于以点带面,抓住重点带动一般,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既要以宽广的视野、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又要善于抓住关键问题、难点问题、牵一发动全身的深层次问题,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

  第三,进一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立场,以务真求效实现社会进步。理论联系实际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倡导的优良学风,也是我们做好工作的根本方法。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论立场,始终面向现实,以实际问题为中心,反对形而上学思维的束缚,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问题在实践中产生,也要在实践中解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际事物是具体的,而本本是对实际事物研究、抽象的结果,不能成为研究问题和作决策的出发点,出发点只能是客观实际。所以,调查研究是从实际出发的中心一环。[30]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法则。如果只是空洞地谈问题,只是坐在机关闭门造车,就很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人民群众处在实践的第一线,是改造社会、创造历史的主体力量。人民群众很多时候对问题的感受更直接、更准确,对情况的了解也更详细、更透彻。这也意味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必须克服唯上思维,摆脱空谈,注重实干,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深入人民群众、深入基层一线,做到走进去、沉下去、融进去,真正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确立正确的政绩观、价值观和发展观,才能切实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贯穿于实际工作中,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始终不渝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参考文献:


[1][6][7][11][13][14][16][17][18][19][20][21][22][23][24][25] 陈云文选(第3 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6028537156188250341133723611894628432947187.

[2] 朱佳木. 论陈云.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224.

[3] 金冲及、陈群. 陈云传(下).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1387.

[4][15][26] 陈云文选(第1 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37343346.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3.

[8] 陈云文集(第3 卷).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9116-117.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42.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陈云年谱(下).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466.

[12]陈云. 坚持实事求是的革命作风——纪念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逝世一周年. 人民日报,1977.09.28.

[27]毛泽东选集(第1 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92.

[2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 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289.

[29]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人民日报,2016.05.19.

[30]习近平.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学习时报,2012.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