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4年 第1期
    出版日期:2014-01-01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王宁
    2014(1): 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现实角度来看,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来实现:孔子学院的普及性工作,通过学术出版而达到的高层次对话以及与国际汉学界的合作共同推介中国的文化学术。而在具体方面,则不仅应在国际中国研究领域发挥领军作用,同时也应对一些具有普世意义的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发出中国学者的独特声音。此外,对外国文化学术的研究也要至少达到与其同行平等讨论和对话的境地。如果在上述三个方面都有所突破的话,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就不是一句空话了。
  • 论文
    刘桂生|秦维宪
    2014(1): 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俞吾金
    2014(1): 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自发性和自觉性、合法性和非法性、组织状态和非组织状态、革命的条件和无条件的革命这四组关系,批判地考察当代左翼理论家们的代表人物——拉克劳的政治哲学思想,可以清楚地发现:他们追求的所谓“激进的多元民主政治”完全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和策略思想,已嬗变为书斋里的清谈。
  • 论文
    赵力涛|熊光清|喻少如|徐增阳|廉思|冯晓英|王洛忠
    2014(1): 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王剑锋|邓宏图
    2014(1): 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私人部门对于不同组织形式的选择,除了取决于激励与协调两大因素的权衡外,还受到政府对私人收入强制汲取程度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所以被选择,并不是对合作组织的抛弃,而是对人民公社体制蕴含的“政府强制抽租”模式的内生反抗。家庭承包制的推行,与政府降低对农业的资源强制抽取程度“偶然性”的历史巧合,支撑了推行家庭联产承包制的信念,并使之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了稳定。然而,上述制度变迁路径不仅引发了规模经济效益丧失、农村公共品提供能力下降以及宗法势力抬头等一系列直接负面作用,而且由于社会改革高昂的回溯性成本给目前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带来桎梏。
  • 论文
    周建明|束方圆
    2014(1): 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过去十年来,在农业、农民、农村的“三农”问题中,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农村建设则远远滞后。具体表现为村级集体经济极为薄弱,村委会作为村内公共建设组织载体和村内公共产品提供者、组织农民自治的能力大幅降低。这一现象所提出的问题是:中国农村的建设是要坚持“组织起来”的道路,还是走“去组织化”的道路?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中亟需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 论文
    崔海智|邰浴日
    2014(1): 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俄罗斯人在诉说》,以及汪亭友先生的争鸣文章在材料的选择和解读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没有对使用的一些口述史料和回忆录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并且在材料的使用和选择方面具有一定的倾向性,没有反映出俄国主流学术界对苏联“亡党亡国”原因的“诉说”。同时其在对斯大林“大清洗”的规模及评价等问题上的认识是不正确的,将戈尔巴乔夫描述为“第五纵队”和叛徒等说法也是值得商榷的。
  • 论文
    杨光斌|曾毅
    2014(1): 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目前难以达成基本共识的社会纷争,事实上是意识形态“冷战”移师中国的产物。左右两种观念对峙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缺少一套除官方意识形态之外的内化于人的血液的、上下都能接受的观念体系,而这一观念的缺失则是因为国家未能组织起致力于“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达”的基础理论研究的学术共同体,导致中国没有思想和话语权。国家花巨资所资助的社会科学策论性研究,大多数是以西方的话语和方法为基础的,结果是变相地彰显了他人的话语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二战后美国振兴社会科学的做法值得中国借鉴。
  • 论文
    吴理财
    2014(1): 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乡村社会先后经历了两波个体化。如果说中国乡村社会第一波个体化主要是由国家开启和主导的话,那么第二波个体化更主要地受到市场、社会和文化等多种因素的交互影响。治疗中国乡村社会个体化病变,公共性建设是不可或缺的良药。
  • 论文
    苏均和|周新辉
    2014(1): 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指出:“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这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对民营银行的概念进行清晰的界定,揭示民营银行的本质特征;同时,结合金融发展、金融深化、制度变迁等理论,深入阐释我国发展民营银行的理论基础,并从支持中小企业和优化资源配置的角度分析发展民营银行的现实意义,确立发展民营银行的风险防范对策。
  • 论文
    吴刚
    2014(1): 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PISA测试的数据及性质,可以看出,上海学生的优异成绩,主要得益于中国教育中“学而时习之”、“举一反三”和“博闻强志”的文化传统。这种传统非常有利于包括“记忆”、“理解”和“应用”在内的低阶思维的发展,由之而来的操练也有利于提高答题效率,这也是儒家文化圈中其他国家同样表现不俗的原因。但这种传统不利于高阶思维发展以及批判性思维的形成,而PISA本身也无法考察批判性思维,所以我们的基础教育更应思考如何在高阶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上取得突破,以提升整个民族的创新力。
  • 论文
    程介明
    2014(1): 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赵修义
    2014(1): 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周先生在二三十年前的关于人道主义的论说,至今发人深省。梳理周辅成先生在人道主义大讨论前后的言说,让人深受教益。老一代学人敬畏学术,事事“请循其本”,从真不从风的高尚品格,感人至深。正是依靠丰厚的学养和严谨的学风,留给我们许多经得起时间检验的遗产。
  • 论文
    刘金源
    2014(1): 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工厂制是诞生于工业化进程中且至今依然处于主流的生产组织形式,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同时也是近代工厂制的发源地。从渊源上看,原工业化时期英国的生产组织形式,即作坊制、家庭制、手工工场制生产为近代工厂制的兴起奠定了基础。而18世纪中叶后,技术变革带来的水力机、蒸汽机的发明,最终促使处于萌芽状态的工厂制破土而出,这种全新的生产组织形式终于在英国问世了。工厂制首先出现于供需矛盾最为突出的纺织行业,从18世纪末期起逐步向其他行业扩散。与传统手工生产相比,近代工厂制在兴起过程中逐步展露出一些新的特征,如资本与劳动力的集中,劳动分工的加强,生产管理的规范化与制度化等,这充分表明工厂制在生产组织形式上已经实现了质的突破。工厂制的兴起,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推动了英国的经济转型,同时也为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奠定了基石。
  • 论文
    阮凯
    2014(1): 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黄星
    2014(1): 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高放
    2014(1): 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