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09年 第3期
    出版日期:2009-03-01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刘建飞
    2009(3): 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金融危机虽然重创了美国与西方,但是远未到颠覆其霸权的程度。美国与西方的霸权衰落早已开始,但却是波浪式的、渐进的过程,目前它们仍然拥有很强的实力,在许多方面领先。建立国际新秩序不可能撇开西方和现有秩序另搞一套,最可行的途径是对现有秩序进行渐进的改革。中国在新秩序建立过程中"绝不当头",这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经历了30年的对外开放,中国仍然需要继续向西方国家开放,同它们合作,进一步发展各种伙伴关系,特别是要继续发展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
  • 论文
    张鸿雁
    2009(3): 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西方中世纪的城市文艺复兴,给人类带来了全新的价值体系和社会形态。当代中国正值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变迁期,而城市是这个时代社会与文化转型的集中地。中国城市的"文化转向"和"空间转向"所表现出来的社会发展,是一种城市文艺复兴意义上的结构性变迁。对此,我们应该在科学的认知上、理论的研判上、学术的研究上以及社会发展的应用上有所准备,创造超前意义的认知与对策。
  • 论文
    2009(3): 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张瑞涛
    2009(3): 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南开大学哲学系博士生杜运辉、山东大学哲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陆信礼分别撰文对张立文先生的"和合学"提出质疑和批评,认为"和合学"是"编造哲学"、"虚妄哲学"。本文就此做出回应,认为"和合学"作为张先生积几十年教学与科研心得而通达的致思成果,是当代中国哲学的创新。"和合学"是张先生基于"自己讲"、"讲自己"哲学史观的哲学创新体系,是对传统哲学的批判、继承与发展,为中国文化发展路径的具体落实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方法资源,以中国哲学思维注释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精神。
  • 论文
    张喜德|蔡丹
    2009(3): 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对苏联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进行改革, 首创了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之先河。赫鲁晓夫改革开放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第一例改革, 其所取得的经验教训为后世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启示。从这个意义上说, 赫鲁晓夫改革开放理论实践对我国改革开放事业有着重要的历史启示和借鉴作用: 赫鲁晓夫公开批判斯大林、推翻冤假错案、进行思想 "解冻" 的做法对我国彻底否定 "文革", 正确评价毛泽东, 平反冤假错案,掀起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启示; 赫鲁晓夫改革开放命题提出的伟大创举激励着我们, 促使我国正式提出改革开放的概念并对其进行科学界定; 赫鲁晓夫改革开放以农业为突破口的选择, 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农业率先提供了有益的历史经验; 赫鲁晓夫经济体制改革的局限性促使我国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根本变革, 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赫鲁晓夫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实践, 也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提供了历史的经验教训。
  • 论文
    谢遐龄
    2009(3): 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从社会体制视角看"社区",我国1990年代开始的社区建设运动之前的所谓"单位办社会"即可视作社区建设。自1949年迄今,中国农村社区建设、城市中单位作为社区的建设和居民区作为社区的建设,分别随社会结构的变革而变迁,虽然成就显著,也相继凸显架构示微、定位不明、商进党退等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最终要回归到党建的加强和党员素养的提高上。
  • 论文
    方汉文
    2009(3): 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世界性的流失文物征约是全球化时代文明对话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文明古国,中国是世界上文物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文物流失主要是由于侵略战争和走私盗运造成的。中国海外文物征约势在必行。文物征约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对侵略战争和走私盗运流失的文物应无条件征返,不以回购方式进行。海内外应共同协商共同征约外流文物,这是关系到民族文明价值评定与树立民族自尊的重要举措。
  • 论文
    方汉文
    2009(3): 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世界性的流失文物征约是全球化时代文明对话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文明古国,中国是世界上文物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文物流失主要是由于侵略战争和走私盗运造成的。中国海外文物征约势在必行。文物征约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对侵略战争和走私盗运流失的文物应无条件征返,不以回购方式进行。海内外应共同协商共同征约外流文物,这是关系到民族文明价值评定与树立民族自尊的重要举措。
  • 论文
    王景鸿
    2009(3): 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台北故宫博物院为谋成长发展计,拟定院藏品征集办法,除编列经费购买流失海外的文物外,更增列接受外界捐赠与寄存两种方法,呼吁社会人士共襄盛举。实践表明,40年来这些做法颇有成效。台湾地区的经验表明,直接购买、接受外界捐赠与寄存是面对流失在外的中华瑰宝最直接又有效的方法之一。
  • 论文
    戴星翼
    2009(3): 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在金融海啸波及全球经济的艰难时刻, 我国深陷保增长、保就业之需与克资源环境约束之急共同制造的发展峡谷。该峡谷的形成归咎于增长至上的信条作祟和城市化进程的困顿。穿越该峡谷是可能的, 也是必要的, 关键在于真正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遵循以人为本的发展。
  • 论文
    刘正民|刘钦仁
    2009(3): 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康德拉季耶夫在上世纪20年代即发表了《经济生活中的长波》论著,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存在一个平均长约50年的长期波动"。迄今,对于"长周期是否存在"、"长周期日期的界定"、"长周期产生的原因"等问题,存在诸多争议。本文拟以美国200年的经济发展事实为历史参照,特别是以此次恶化并弥散的金融海啸为现实蓝本,试析美国经济发展长周期之惑。
  • 论文
    李翔海
    2009(3): 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梁漱溟是近代以来"复归"论的典型代表之一。在一定意义上,"复归"论不仅在中国文化的困厄时期卓越地见证了中国文化的内在生命力,而且亦从特定的角度凸显了中国文化的理论特质与现代意义,成为中国文化发展演进之现代历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近代以来的发展历程中,"复归"论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虽曾以偏颇的形式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但是在今天,我们对于其中所包含的一元文化观与"中国文化中心论"所可能带来的负面作用则需高度警醒。
  • 论文
    罗安宪
    2009(3): 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君子"是孔子的人格理想。君子以行仁、行义为己任。君子也尚勇,但勇的前提必须是仁义,是事业的正当性。君子处事要恰到好处,要做到中庸。如何做到中庸?则需要当事人依据原则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给予灵活处理。人并非天生就是君子,要成为君子,必须加强修养。修养不仅包括内在精神的修养,还包括文、艺的培养。孔子的君子论在现代仍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社会需要新型的君子。
  • 论文
    宋世锋
    2009(3): 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冷战结束之后,特别是"9·11"恐怖袭击发生后,私人军事和安全公司得到迅猛发展。它们打破了国家对于暴力手段的垄断,给国际安全局势带来深刻影响。这些公司在很多方面都不同于传统的雇佣军,大多数也难以符合国际人道法中的"战斗员"定义,而其平民地位也经常受到质疑,因而其国际法地位比较模糊,使国际社会在对它们进行监督管理时遇到很多困难。
  • 论文
    王菲易
    2009(3): 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长期以来,民主化被认为主要是国内社会经济文化条件互动的产物,国际因素未受重视。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政治—国内政治"研究范式的兴起以及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学者们在从事转型研究时再也无法忽视国际因素。对民主化中的国际因素进行研究,出现了一系列值得重视的新动向。
  • 论文
    华强|阮鑫
    2009(3): 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共产国际、联共(布)对中共军事工作的指导举足轻重。在这一时期,共产国际对中共军事路线的指导方针大部分错误,但不是完全错误。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不断变化的过程,并没有一成不变地始终强调"城市中心论"。在中国革命处于低潮时,共产国际主张开展游击运动、发展农村根据地和红军,对中国红色政权的成长壮大客观上是有利的。本文依托近年来解密的俄国档案资料,同时借鉴部分新发表的研究成果,尝试对这一时期共产国际、联共(布)对中共军事工作指导策略的演变与影响,作一粗线条的梳理和评析。
  • 论文
    吴光
    2009(3): 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