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09年 第10期
    出版日期:2009-10-01
      

    论文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蔡霞
    2009(10): 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政党与社会的关系是政党政治中的基本关系。中共执政初期未能明确区分执政与领导的不同,造成领导与执政的错位,政党功能发生扭曲,进而产生了党与社会关系的紧张。在发展农村基层民主的过程中,党组织通过沟通实现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并触动"党的领导"模式开始发生变化。实践表明,通过民主政治从根本上调整执政党与社会的关系,不仅是推动基层党组织实现职能转变的成功路径,而且可能在未来中国的民主进程中深刻地影响甚至决定执政党的命运。
  • 论文
    贺善侃
    2009(10): 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形成和发展进程中,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和求真务实是三个重要环节,也是与时俱进的三个重要理论内涵。它们共同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深化,共同拓展着与时俱进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实事求是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解放思想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力;求真务实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
  • 论文
    吴理财
    2009(10): 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从国家的视角考察中国农村治理60年的变迁轨迹,可以发现中国农村治理及乡村社会秩序的建设与嬗变均跟国家自身的需要相联系,而且从农村治理变迁逻辑中可以窥见国家的转型。
  • 2009(10): 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 论文
    朱立元|刘旭光
    2009(10): 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马克思的实践观中不但确确实实包含着存在论维度和内涵,而且他的与实践观紧密结合的存在论思想还为现代存在论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同时也为我们当前和今后的美学、文艺学研究及发展切实开启了一种崭新的可能性。"实践存在论"美学,正是以马克思唯物史观固有的存在论思想及其与实践观的结合为理论基础的。
  • 论文
    刘悦笛
    2009(10): 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启蒙与救亡"的变奏,所言说的本是中国近代史的内在发展逻辑,同时它也成为近代思想史的基本主题之一。该学说的发明权之争其实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哪种理论对历史和现实更有阐释力。"启蒙与救亡"的历史逻辑,一方面依赖于从严复、邹容到陈天华这些历史当事人的创造,另一方面又要通过李泽厚、舒衡哲和史华兹这些历史阐释者的阐发而获得。实质上,"启蒙与救亡"所面对的是一个两难选择的问题——国家富强与个人自由何者更重要?如今"救亡压倒启蒙"理应转向"启蒙就是救亡",国家富强与个人自由应协调一致并相互补充,这也正是当代中国走独立发展的道路所必需的。
  • 论文
    马晓春
    2009(10): 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通识教育,既是一种大学的理念或者"大学观",也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通识教育的目的乃是全人教育,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它与专业教育并行不悖。通识教育理应成为贯穿现代人一生的教育。
  • 论文
    朱力
    2009(10): 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人们不遵守规范的原因可以用理性人的选择来解释:规范选择中的"囚徒困境"效应表明,人们会自发地选择不遵守规范,因为无论他人是遵守规范还是失范,对本人来讲,这一选择是受益最大的也是损失最小的。规范建设中的"搭便车"效应表明,许多人只愿意享受规范的利益而不愿意支付建设规范的成本。规范建设中的"破窗效应",使失范得不到及时的制止而演化为普遍的失范行为。但理性人假设的推导是有局限性的,这一理论没有考虑到非经济或非利益的因素。道德价值与使用价值有机结合的规范才是好的规范。
  • 论文
    成伯清
    2009(10): 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任何一个社会不仅具有特定的客观结构和发展水平,也有独特的精神风气和心态,会有自己的情感律动。中国社会的转型,可以视为一个政治激情转化为利益追求的过程,但是利益并未彻底驯服破坏性的激情。从改革初期的嫉妒成风到目前重重郁积的怨恨,我们的社会经历了一系列情感基调的演变。嫉妒作为竞争的动力,曾经发挥了特有的历史作用。但随着利益格局相对固定化、社会差异显明化和向上流动机会受到钳制,加之社会性伤害的存在,怨恨成为一种主导性的情绪氛围。社会结构性产物——怨恨的一个不良后果——怨恨批评随之盛行。
  • 论文
    管爱华
    2009(10): 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人的本体性价值是关于人的生命意义的思考,是对人生终极价值的关怀。中国农民的传统本体性价值是以孝文化为核心的"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和"养儿防老"。新中国成立以来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型以及代际价值冲突,导致农民传统本体性价值发生变迁。在近30年的社会变革中,中国农民经历了深刻的价值失落与伦理伤痛,并通过理性地抉择婚嫁方式,自觉地把幸福生活作为新的本体性价值,实现了对本体性价值的传承与变革。
  • 论文
    杨伟宏|惠晓峰
    2009(10): 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发生的乡村建设运动,虽然由于种种原因失败了,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回首那段历史依然可以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如知识分子的深度参与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本,并为自身成长创造广阔的社会空间;各级政府通过强大的政策和财政支持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几亿农民尤其是选择留在土地上的农民的智慧和劳动是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力量来源;农村基层组织是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等。
  • 论文
    陶友之
    2009(10): 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对国企外部董事制度的研究,现在是对其"利"、亦即对其必要性研究较多,而对其"弊"、亦即对其可能产生的消极作用研究较少。为了更好地推进外部董事制度的发展,在研究其"利"的时候,也应注意对其可能出现的"弊"进行研究,以防微杜渐,趋利避弊。
  • 论文
    曹祎遐
    2009(10): 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面对全球迅速变化的经济环境,金融危机似乎总是"如约"与我们10年一次相遇。在困难之际,商业模式的创新,结合企业通过强化现金流和借助信息化、网络化手段进行"开源节流",前者为"攻",后者为"守",这无疑是经济紧缩期的上上之策。
  • 论文
    曹正文
    2009(10): 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武侠小说成型于清代。这个阶段的长篇武侠小说流行较广,影响也比较大,奠定中国古代武侠小说的基础,形成了中国武侠小说的第一次高潮。民国武侠小说成为民国文学园地上的一朵奇葩,也是中国武侠小说的第二个高潮。上世纪80年代中期,港台武侠小说进入大陆,形成中国第三次武侠小说的高潮。在温世仁等一批武侠小说家的推动下,大陆与台湾武侠文学交流逐渐融为一体。大陆与台湾的武侠小说新一代作者已经崛起,中国传统文化的武侠小说正在逐步走向成熟。
  • 论文
    马龙闪
    2009(10): 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庸俗社会学观点是由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简单化和公式化,从而对有关思想体系、社会意识形态现象,以阶级制约性原理作出的一种片面性和简单化的解释。庸俗社会学也是扭曲和修正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潮之一,它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中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苏联在上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中期所进行的庸俗社会学批判,是深入贯彻1925年俄共(布)文艺政策决议、捍卫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理论斗争。但这一斗争因受到干扰而具有不彻底性,影响了理论是非的厘清,因而长期以来不仅给苏联国内,也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给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理论和意识形态带来了消极影响。
  • 论文
    尹中琪
    2009(10): 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由"正当法律程序"发展到"实质性正当法律程序",美国宪法的"正当法律程序"条款从单纯靠程序保护公民基本权利,发展到从内容上约束立法行为和行政行为,是法理上的进步,弥补了程序本身的不足。经过发展,"正当法律程序"条款成为同时保护公民基本权利和社会公正的重要法律武器,对于我国法律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论文
    朱立清|洪梅初
    2009(10): 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