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1997年 第12期
    出版日期:1997-12-01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克全
    1997(12): 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风泱泱兮大潮滂访”。当前,愈来愈多的人们感受到,我们国家正处于一个空前的大转变时代。这种大转变,不仅表现为市场经济体制正不可逆转地取代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而且同样表现在政治生活、社会生活、文化生活以及思想观念等的方方面面。也正是这种大转变,推动着我……
  • 论文
    曹建明
    1997(12): 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这不仅为我们指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方向,而且也标志着我们党领导人民...
  • 论文
    方辉振
    1997(12): 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众所周知,新中国建立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由于我们对我国基本国情认识不足,对什么是社会主 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以及我国处在社会主义的什么阶段等基本问题缺乏...
  • 论文
    赵圣寅
    1997(12): 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代先进国家.不在于他们有没有腐败、危机和阴暗面.而在于他们有制约和消除这些腐败、危机和阴暗面的先进机制。法治作为保障社会秩序的先进机制.其最重要的功...
  • 论文
    杨志祥
    1997(12): 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提出的必然要求,中国所有重大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最终解决都取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力度。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对政治体...
  • 论文
    陈永裕
    1997(12): 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关于中国农业的发展战略,邓小平同志曾经提出了两个飞跃的思想:“第一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
  • 论文
    程康宁、彭艾
    1997(12): 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继 去年5月1日和8月23日两次大幅度降低存、贷款利率,今年10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再次决定降低存、贷款利率。那么,央行再次降息说明了什么呢?将对 我国经济产生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呢?一、央行再次降息,说明了我国失行利用间接手段加强宏观经济调控已经走向成熟,利用利……
  • 论文
    周成名、文军
    1997(12): 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进 入90年代后,随着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城市收入分配的不均衡程度逐步加大,城市生活指数不断上升,致使我国城市人口的贫困化现象迅速蔓延。 据调查,当前我...
  • 论文
    陈国恩
    1997(12): 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李达轩先生的《缺乏哲学底蕴的中国现代文学》一文(载本刊1997年第10期),涉及文学繁荣的根源和如何估计中国现代文学成就的问题。
  • 论文
    胡义成
    1997(12): 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学艺术不能不以历史和现实的人为对象和主体,这就决定了它不能不注目人性。同时,文艺又不能不含纳一定道德取向,这也决定了它不能不与人道主义结缘。在文艺实践中,不...
  • 论文
    沈国权
    1997(12): 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把变革思维方式作为解放思想的应有之义和内在要求,是由思维方式的固有特点和作用所决定的。 思维方式,是主体用以反映客体的思维活动框架,是思想得以实现的形...
  • 论文
    林本初、冯莹
    1997(12): 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关于人性的定义,从“人具有完全理性”到“人是有限理性的” 这一演进,揭示了人性研究之于经济学的重要性。从一十方面讲,世上...
  • 论文
    周一平
    1997(12): 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共党史的传统观点认为,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学生运动。但笔者在长期的对五四运动的研究中发现,这种提法不够实事求是。作为一名史学工作者,笔者感到有责...
  • 论文
    郭绪印
    1997(12): 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辛亥革命至五四时期,民主革命的先驱着从挽救民族危机的愿望出发,揭示出有关国民性改造的问题……
  • 论文
    洪修平
    1997(12): 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儒佛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三大基本组成部分。在上千年的递嬗演变中,传统思想文化形成了以儒家为主、佛道为辅的“三教合一”的基本格局。在21世纪即将到来的今天...
  • 论文
    白奚
    1997(12): 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结构是儒释道三家思想的交融互补,它们虽然三元一体,但德学在其中却占主体地位。在佛学传入中国并为中国文化吸收之前,中国文化就已经形成了儒道互补的基本格局。儒家思想在汉代因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取得了意识形态上的主导地位……
  • 论文
    胡伟希
    1997(12): 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儒家、道家和佛教(主要是大乘佛教和禅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悠久的历史中,它们曾经扮演“宗教”的角色,为古代中国人阐释生命的意义,并成为他们立身处世之依据。今天,它们依然是中国人的“生命的学问”,是他们的“安身立命”之本。
  • 论文
    牟钟鉴
    1997(12): 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化有器物、制度、思想3个层面.而思想是文化的内核。在内桉结构上中西文化有着显著的差异。大致状况如下……
  • 论文
    牟小东
    1997(12): 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佛教是一种特殊文化形态,是对古代印度文化的一次系统总结和重大变革。中国佛教是印度佛教在中国文化圈内的移植,其与中国本土文化的主体——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相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