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04年 第7期
    出版日期:2004-07-20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邓伟志
    2004(7): 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货币是人的社会化的催化剂,社会流动的加速器,社会互动的引擎,同时也成为社会分层的基础之一。货币在发挥其正功能的同时,也有误导人们走向行为失范的负功能。在货币的演化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需要超前研究的新问题,要求我们加强社会管理,破除货币拜物教,尽可能地缩小贫富差距。因此,站在社会学的角度来分析货币与社会的关系,应当是当代社会学研究的重大课题。
  • 论文
    俞吾金|杨雄|孙云晓|佟丽华
    2004(7): 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为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在教育和理论等层面值得研究的问题很多,如:如何解决智育和德育“一长一短”不协调发展的问题,如何正本清源,重新重视养成教育以及如何解决中国末成年人保护法律的缺失等问题。为此,本刊特邀有关理论工作者,从哲学、教育学、社会学、法学等角度进行理论层面的探索。 ——主持人 任建英
  • 论文
    李宏图
    2004(7): 9-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杨存堂
    2004(7): 1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拉夫连季·帕夫洛维奇·贝利亚是苏联历史上风云一时的人物:曾是斯大林的得力助手,斯大林之后在党和政府中排名第二。可是,斯大林去世刚过4个月,1953年7月10日,苏联新领导集团就突然宣布,贝利亚是“共产党和苏联人民的敌人”而被逮捕。
  • 论文
    姚新勇
    2004(7): 15-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这多年来,笔者发现有这样一种现象红红火火、经久不衰,这就是一些媒体对专制帝王(尤其是清代皇帝)的形象再造。人们打开电视很容易看到:专制王朝成了威而不苛、严而不酷的皇家,很多清代的封建帝王大都变为可敬可佩、可亲可爱的“皇阿玛”——皇爸爸!而这其中,要属雍正形象的再造最为令人瞠目结舌了。
  • 论文
    刘金山
    2004(7): 17-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于“李约瑟之谜”,姚晓维先生在《探索与争鸣》2004年第4期发表的“‘李约瑟之谜’的寻租理论剖析”一文(以下简称“姚文”),运用寻租理论“为解释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笔者读后深受启发,但也觉得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 论文
    蒋德海
    2004(7): 19-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法宝之一。它为中国共产党统一各民主党派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提供了坚实的民主舞台。建国以后,中国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对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在此条件下,传统的统一战线,即中国共产党在人民革命中与各民主党派建立起来的统一战线不能不发生深刻的变化。
  • 论文
    浦增元
    2004(7): 2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这些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了新的发展。“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经在1999年写进宪法,把党的治国方略上升为国家意志,成为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宪法规范。党的十六大在已有重大成就的基础上,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协调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 论文
    陈苏军
    2004(7): 23-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女性参政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历史进程,其发展明显落后于时代。从人类社会演进趋势看,妇女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是近代以来妇女解放运动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是男女平等程度的重要标准。没有女性的参与,民主政治只能是一句空话。从时代发展趋势看,世界的可持续性发展、人口、环境及和平问题都为妇女广泛参政提供了时代的机遇和挑战。
  • 论文
    陈章亮
    2004(7): 25-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反对学术腐败经过几年的炒作,终于沉寂下来,但对它怎样评价,解决了问题没有,以及对今后科学的发展有哪些启示,迄今仍是一个未竟问题。最近中共中央作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决策,把它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并就它的重要地位,实施政策,重大举措作了规定和部署。不失时机地推动哲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繁荣,发挥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巨大作用,是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 论文
    刘华杰
    2004(7): 27-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调查、披露与处罚科研不轨行径(misconduct),应当是科学之社会运行的一种“制度性安排”,是科学的激励机制的一部分。但是在这方面,我们的科研管理部门经验不足,做得不够(学术界有责任)。近几年随着因特网的普及,“科学打假”或者更一般意义上的“学术打假”竟然时髦起来,大学或研究所中的某个科学家可能出奇不意地被拎出来,在网上被痛打一番。
  • 论文
    陈占彪
    2004(7): 29-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所谓生产力,是指人类在与自然的物质变换过程中,把自然物改造成为适合人类需要的物质资料的力量,亦称社会生产力。如果说,一般生产力主要包括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并以物质生产力为主,那么,在现代生产力中,物质生产力主要体现为科学力,精神生产力则主要体现为文化力。科学力与文化力作为现代生产力的两大主要构成,成为推动现代社会向前发展的助推器。
  • 论文
    林涌
    2004(7): 32-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上市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不高,很多公司的财务报表有水分,这已是一个公认的事实。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但笔者认为股票发行制度上的缺陷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在股票发行中发行决定权的归属不合理,造成各个主体的权力和责任不对等、不明确,使得市场机制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 论文
    栾成显
    2004(7): 34-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如果说,藏域雪原是当代中国最后一块没有污染的圣地,那么,徽州则是最完整地重现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一方胜迹。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朝廷将隋、唐以来沿用的地名歙州改为徽州,直到1987年撤销其名,历800余年。徽州包括安徽皖南的歙县、黟县、休宁、绩溪、祁门与江西的婺源,府城在歙县,亦称“一府六县”。
  • 论文
    胡益民|陈晨
    2004(7): 36-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陈寅恪先生有言:“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新材料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治学之士得预此潮流者,谓之预流(借用佛教初果之名)。”
  • 论文
    赵懿梅
    2004(7): 38-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下,随着徽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徽学作为一门学科已经确立,而对于徽学的内涵与学科构建的探讨与界定,势必有助于徽学研究的健康发展。2004年4月10日,由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徽学的内涵与学科构建”研讨会在安徽大学举行,来自北京、上海、江苏、安徽等地的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大家就徽学的研究对象、徽学的研究基础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 论文
    杜宗超|高淑桂
    2004(7): 4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形势下,深入探讨不同教育类型的准确划分和功能定位,特别是探索和实践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正确发展路径,对于促进教育遵循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走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论文
    陈鲁民
    2004(7): 42-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前不久,在中国科协学术年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邹承鲁非常愤怒地列数了一些中国科学工作者背离科学道德的“七宗罪”:主要有伪造学历、伪造工作经历,伪造或篡改原始实验数据,抄袭、剽窃他人成果,贬低前人成果,自我夸张宣传,在自己并无贡献的论文上署名,为商业广告作不符合实际的宣传等。他号召大家团结起来,同仇敌忾,向“科学腐败”开战。
  • 论文
    桑穆
    2004(7): 42-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俗话说:“庙灵香火旺”。记得解放初,家乡有两座庙,一座在河东,一座在河西,供的都是观音菩萨。河东的那座庙常常是门庭若市,红红火火,烧香拜佛者、游玩者特多,连河西的人都舍近求远而来,香脚远到周围数十里。而河西的那座庙则是另一个天下,香客和游玩者门可罗雀,冷冷清清。这是缘何呢?
  • 论文
    王多
    2004(7): 43-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美国前总统里根的谢世,其轰动性当然不止于异邦。国内某些报刊刊载了关于报道里根葬礼及描述里根生平的文章,其中一些对里根人生的良多感言,很能代表中国一部分人心中的里根情结。那种唱挽与感伤、追捧与忆眷般的情调在中国的知识界、传媒界甚至大众文化的一些领域可见一斑。然而,里根真的值得我们如此诗意追捧吗?我只想说的是,还原一个真实的里根,给思想一个独立的判断,远比非理性的崇拜更有价值。 
  • 论文
    欧式雄
    2004(7): 44-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章太炎(1869-1936),初名学乘,后改名炳麟、绛,字梅叔另作枚叔,别号太炎,浙江余杭县人。他不仅是著名的学者,而且还是著名的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思想家。
  • 论文
    朱玖琳
    2004(7): 46-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宋庆龄与基督教的关系错综复杂。她出生于一个典型的基督教家庭,丈夫孙中山又是一个热爱耶稣的人,按理她也应该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但是她在新中国成立后多次否认自己信仰基督教,甚至说孙中山也早已脱离基督教,晚年却又承认基督教教义对她的影响甚大。宋庆龄长期生活在浓厚的宗教氛围内,其宗教思想绝不可能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