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1992年 第2期
    出版日期:1992-02-01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朱政惠|陈麟辉
    1992(2): 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 上海市首届史学理论讨论会于1991年11月下旬在崇明举行。这次以“时代与史学”为中心议题的会议由上海社联《探索与争鸣》杂志社主办,上海市历史学会、华东师大史学所、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市级机关分校、复旦大学历史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上海师大历史系、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上海交通学校、上海人民出版社历史编辑室、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社会科学》杂志社、《华东师大学报》编辑部、《历史教学问题》编辑部、华东师大《当代研究生》编辑部等单位联合发
  • 论文
    胡逢祥
    1992(2): 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 史学的经世作用和科学性,是其作为一门社会科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两个基本立足点。建国以来的历史表明,凡是两者关系处理较好的时期,历史学就趋向兴盛;反之,就会遭受挫折或破坏。可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正确把握两者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对于史学的健康发展十分重要。近十年来,在新时期改革开放大潮的冲击下,如何发挥现代史学社会功能的问题再度激起人们争议。这有力地启示我们:关于这个问题的认识有进一步深入的必要。
  • 论文
    张广智
    1992(2): 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 如果说,历史学家的工作是为历史作总结,那么史学史家的工作就是为历史学家做总结。前者是对往事的思考,后者则是对历史学自身的反省。史学的自我反省是史家从自在走向自觉和史学从旧形态转向新形态的动力。史学反省肇始于时代与社会的变革,史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总是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并受到这一时代经济与政治发展的支配与制约。在西方,近代意义上的史学反省在文艺复兴时期发端后,西方史学经历了五次重大的反省活动,并不断地把西方史学推向前进。
  • 论文
    谢遐龄
    1992(2): 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 中国的史学有优秀的传统,那便是明道,以及所以行道之大纲。今日史学失去了上述优秀传统。大道隳已久。今日无论哲学还是史学,以及文学、社会学、政治学等,要务皆为寻此茫茫坠绪并显明之。对于显明道,史学优于哲学。孔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然而,史学家须先体悟道,而后方能将所体悟之道“见之于行事”。于是,史学家不可不知以论道为己任的哲学。由此看来,有必要先提出两个问题:(1)何谓“一个学者”?(2)“我定学科”
  • 论文
    王晓华
    1992(2): 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 我在《从原始哲学到生存实践哲学:对西方哲学史的重新分期》一文中,以人和世界的关系为终极尺度,将全部西方哲学发展史划分为三个时期:(1)直接断言世界阶段——原始哲学时期;(2)以精神活动为根据观照——阐释——断言世界阶段——精神哲学时期;(3)以生存实践为根据建构——发现——阐释世界阶段——生存实践哲学时期。从精神哲学到生存实践哲学的转折过程就是真正现代的现代西方哲学的诞生过程。尼采就是这个转折过程中的关键人物:他摧毁了精神哲学的最后支柱,为生存实践哲学的建立奠定了根基,并且创立了最初的生存实践哲学。因此,可以说他是生存实践哲学的创始人。
  • 论文
    程恩富
    1992(2): 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 上海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与全国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密切相联的,其改革应放在全国改革的大背景中去探索。本文拟结合我国整个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发展态势,重点分析上海工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意义、目标模式、实施步骤、近期措施及配套措施。
  • 论文
    陈招顺|方海跃
    1992(2): 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 稳定的资金来源是从事房地产开发的首要条件。世界各国为确保住房建设资金来源而采取的做法不尽相同,住房的建设与分配也大相径庭。因此,有必要将住房制度改革同金融体制改革结合起来考察。探寻符合住房商品化要求的新的住房融资体制。
  • 论文
    曹锦清|张乐天
    1992(2): 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 近十年来,人们忙于制定数百上千种法律、法规,试图使社会生活走向法制的轨道,人们也忙于把现代管理制度引入行政、经济和事业部门,试图提高工作效率,但人们很快发现,这些匆忙制定的法律法规和同样匆忙引进的管理制度不是一头撞到人情的软墙上,就是跌倒在各种有形或无形的关系网络之中。人们抱怨:工商系统有“人情购销”,信贷系统有“人情贷款”,公安系统有“人情办案”,人事组织系统有“人情提干”,税务系统有“人情征税”,医疗系统有“人情处方”……。但是,人们所公开抱怨的东西却正是他们所迷恋并或隐蔽或公开地加剧实践的东西,不少乡镇企业的厂长、经理私下向我们吐露了办厂成功的经验:人情和关系网。
  • 论文
    丁水木
    1992(2): 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 美国的乔治·米德把角色概念引入社会学研究,是本世记30年代的事。自此以后,角色概念被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所广泛运用;50年代至70年代,发展出了关于角色期望、角色行为、角色互动、角色结构、角色扮演、角色冲突、角色规范等一系列概念和一整套理论。
  • 论文
    季桂保
    1992(2): 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 现代哲学的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认为,实践、信念和价值或者是理性的,或者是任意和非理性的,无任何中间道路可走。海德格尔、伽达默尔和罗蒂则试图走中间道路。他们深信人类生活和文化的有限性和历史性,深信真理、知识和道德植根于传统和社会实践之中。由此产生了美学的、后柏拉图的或非哲学的文化观。解释学和实用主义均认为,特定历史或文化世界的社会实践与传统是存在的视野,它抛弃了柏拉图为文化寻求哲学基础的企图,同时认真采纳了海德格尔的思想,即真理是通过事件与特定历史文化视野的相遇而揭示的,唯有对共同实践和历史展开深入的对话,我们才能取得进展。
  • 论文
    陆炜
    1992(2): 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 “海德格尔所选择的不是批判而是神话”,哈贝马斯在《马丁·海德格尔:巨大的影响》一文中作出这样的断言。虽然海德格尔影响非凡,但是他偏离了自十八世纪以来哲学家们通过批判来克服危机的道路。神话式的海德格尔哲学同社会实践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对作为经验源泉的生活现实也就不具有批判性。哈贝马斯认为,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海德格尔从此在的历史性和整体性出发从其自身寻求人类此在的根据,追寻所有存在的第一起点。此在在所有存在之中具有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