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1992年 第3期
    出版日期:1992-03-01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于海
    1992(3): 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 一传统道德化约主义之检讨我国正经历着深刻的社会转型,道德转型是这一社会全幅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立现代商品经济社会新秩序,必待同时建立与之相配合的现代道德新秩序方才可能,这一观点乃是经典社会学理论最重要的洞见之一①.这几年社会道德水准的低落导致经济生活混乱、社会生活失范之教训,已使这一社会学的洞见成为社会的共识.克服一手硬一手软的偏失,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已初见成效.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上的这些进步都是应该肯定的.
  • 论文
    俞吾金
    1992(3): 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 我们这里说的“考古学”,并不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以古代文物为考察和研究对象的学问,而是指“意识考古学”,即以资本主义社会以前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为分析、考察对象的学问.所以,马克思的意识考古学也不同于当代法国哲学家福柯提出的知识考古学,后者主要研究各门科学的话语之间的内在联系. 马克思本人并未使用过“意识考古学”这样的提法,但他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不仅对一般意识的起源和本质作了科学的说明,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研究资本主
  • 论文
    莫伟民
    1992(3): 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 有的研究者认为,海德格尔的技术批评所揭示的问题固然重要,但毕竟是现代才出现的问题,而他却从古希腊以来的漫长历史中去找原因,这不仅没有必要,而且造成了极大的片面性①.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因为海德格尔否定现代科学的兴起与现代技术的崛起之间存在着历史的相互性这个普遍流行的观点.在他看来,科学与现代技术之间的关系只是表面的,技术的深层根源应在别处探寻.他通过对“在(Sein)之历史”的探究,从形而上学的漫长发展背景中考察了现代技术的起源和本质,并在吸收和修正他
  • 论文
    李方
    1992(3): 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 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人力资源配置机制总是随着基本经济条件的变化而转换的.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要求有一种新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与之相适应. 一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是社会化大生产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一个有效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又是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要求.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使物力资源由完全计划配置的机制迅速地向“计划——市场”配置的机制转换.由于人力资源配置机制的转换涉及人本身,因此,它的转换与物力资源配
  • 论文
    周仁麟
    1992(3): 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 一、科技体制改革与财税政策的回顾与反思 80年代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时期.80年科技体制改革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1985年之前的改革尝试阶段,二是在1985年之后全面展开的阶段.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是科技内部运行机制的转轨变型、科技与经济相结合和改善科技外部环境.科技体制通过多年的改革与探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特别
  • 论文
    张耕华
    1992(3): 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 从主要关心和研究客观历史的问题,转移到在关心和研究客观历史的同时也关心和研究史学自身的问题.这是本世纪来史学研究的一大变化和特点.有关历史认识主体性问题的研究,就是在这种变化中产生的新课题之一.历史认识的主体性,通常是指历史认识主体在历史研究活动中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表现为认识主体对历史认识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追求.认识主体对对象的自主选择和主体对对象的观念创造等.有关主体性问题,在西方史学界曾引起长久的探讨和争论,其中心问题是:主体性是否是历史
  • 论文
    周朝民
    1992(3): 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 近10年,是中国史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全面、系统、自觉地反思为鲜明特征的重要发展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史学工作者以极大的魄力和勇气对历史和史学研究的过去进行了回顾、总结和反思.“反思史学”的出现是史学思想新陈代谢的一种反映形式,是历史学的内省运动.“反思史学”是历史学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历史现象.当然,人们在思考近10年“反思史学”这一历史现象时,很自然地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各种看法也必然会有保守与进步、正确与错误、形而上学与辩
  • 论文
    杨宏声
    1992(3): 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 “易学”(IOLOGY)这个词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了问题意味的用语.我们可以仿效海德格尔对哲学所作的追问那样,提出“易学是什么?”人们今日称之为易学的东西,实质上是一个在历史上形成的、经历了复杂的文化演变过程的学术和思想的综合系统,这一系统蕴涵了种种基础不同、来源不一、性质各异,而在一个漫长的时间历程中逐渐融汇为一体的各式各样的学术思想材料.要将如此复杂的历史现象和如此丰富而又性质各异的材料纳入一个问题框架中进行分析,从而作出确切的归纳,似乎并非轻而易举.因为,我们所要追问的这个东西,就其意义而言,既有确定性、亦有不确定性;其不确
  • 论文
    葛壮
    1992(3): 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 人们在论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流变及其涵盖内容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所体现出来的历史特征往往以“儒、佛、道三教合一”来加以概括,而忽视了作为一种世界性的宗教一一伊斯兰教在唐初传入中华大地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融.其实,伊斯兰教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组成部分中所具有的份量和影响,同样是我们在继承和整理祖国的宝贵文化遗产时所必须予以重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