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1987年 第2期
    出版日期:1987-02-20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俞吾金
    1987(2): 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在,理论界都在谈论哲学的改革,然而从已发表的著作和论文来看,真正有见地的,特别是有突破性见解的还是鲜见的。我认为,要打破这种局面,就不能满足于在一些小问题上做文章,而要从哲学的元问题入手。哲学的元问题是什么呢?
  • 论文
    薛枢
    1987(2): 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还是少数英雄人物创造的?这是史学界长期争论的一个老问题。1986年12月17日《光明日报》发表的黎鸣同志《历史是创造者创造的》一文(以下简称黎文)又提出了这个问题。虽然黎文使用了一些流行的“新”概念,但它的论点并不新鲜。
  • 论文
    朱浩
    1987(2): 6-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工理论是马克思学说中的一个部分。要使这种细节性内容的研究摆脱经院习气而不无价值,一个首要的前提是对这个细节所隶属的马克思哲学整体有一个真实的理解。本文试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整体出发来理解分工理论。
  • 论文
    贺善侃
    1987(2): 8-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论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不象旧唯物论那样一般地承认世界本原的物质性,而是在实践观的理论基点上强调世界的物质性和辩证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心范畴。
  • 论文
    夏志厚
    1987(2): 12-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爱因斯坦和以玻尔为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之间关于量子力学诠释的争论是物理学史上最富有哲学意义的论战之一。这场争论因为海森伯测不准原理和玻尔互补原理的提出而达到了它的顶点。
  • 论文
    思芹
    1987(2): 14-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黑格尔美学主要是艺术史方面的内容。有的同志据此认为,黑格尔的美学与康德、席勒不同,主要成了一种艺术理论。
  • 论文
    孙荣奎
    1987(2): 17-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列宁制定的新经济政策,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解决了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新经济政策的要领,就是“对内搞活”,“对外开放”。
  • 论文
    思芹
    1987(2): 19-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的这一定义并非实体性定义,而是一种功能性的界说。它可以作四个层次的理解:首先,它强调只有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必然性的社会关系结构的考察,才能把握人的本质。
  • 论文
    陈幼其
    1987(2): 2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的体制改革,从农村发展到城市,现已进入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进行全面改革的新时期。面对这当今世界最宏伟的社会系统工程,究竟从何着手?为此,先后有人提出了“价格改革关键论”、“市场改革关键论”和“所有制改革优先论”。本文则以投资体制改革为枢纽,探讨中国体制改革的另一新思路。
  • 论文
    翁志勇|卢树训
    1987(2): 25-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几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尤其是通过企业整顿、劳动合同制的贯彻,震动了就业制度的僵化壁垒,企业开始有了一些选择职工的权力;职工也在一定范围内有了选择企业和职业的可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促使劳动力供需双方在就业问题上的两个自主权自所扩大,这一客观现实正日益冲击着人们在就业问题上的传统保守心理。
  • 论文
    蔡明麟|周少云
    1987(2): 3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问题分析建国三十多年来,财政管理体制虽然有过多次变动和实行过多种管理形式,但都是在以统收统支为基本模式的范畴里进行的,其中实行时间最长、影响最深是“收支挂钩,总额分成”的办法,即由中央根据年度的国民经济计划,来核定地方的收入任务和支出指标,并将收支的总额挂钩算出分成比例。
  • 论文
    王伟
    1987(2): 34-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时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现实生活中,时间具体体现在各种各样的运动之中。在工业企业中,时间具体表现为生产周期,即企业的生产过程。在生产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是时间的开始,延伸和结束。可见,时间贯串于工业企业生产过程的始终。
  • 论文
    李申初
    1987(2): 37-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劳动就它是劳动者劳动能力的耗费来考察,它的量取决于劳动者机体的耗费程度,取决于劳动者“体内的自然”的变化程度。寻找劳动者作出了什么耗费,应当看劳动者在劳动时,他体内什么东西被转化支出,因而减少了。
  • 论文
    纪硕敏|王建胜|邱华云|孙嘉明
    1987(2): 39-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正在进行的这场激动人心的改革不仅为经济的振兴,现代化建设及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情景,也在一些学科领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把社会作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在这股热浪的推动下,将以全新的面貌脱颖而出,迎接新时代的到来。
  • 论文
    马小鹤
    1987(2): 42-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类早期文明是星星点点分布在各处的,后来有一部分渐渐融合成一些大的文化圈。各大文化圈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真正的史学著作。地理大发现以前,欧亚大陆上已有了三大史学传统,即欧洲传统,中国传统和伊斯兰传统。
  • 论文
    邵勤
    1987(2): 45-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受制于史学研究的整体观念和思维结构。本文试图通过对石敬瑭其人的微观分析,说明对某个历史人物的评价是如何地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到一系列既定的观念;动摇这些观念的框架,正是历史人物研究有所突破的希望所在,也是整个史学变革的起点。
  • 论文
    徐培华
    1987(2): 48-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樊锥(1872~1906),字一鼐,一字春馀、春渠,曾名时中,后改名诚亮,湖南邵阳人。幼年家贫好学,十三岁通群经,旁及诸子。不久,就读长沙城南书院,接触西学。一八九七年,经会学使江标选拔,为光绪丁酉科拔贡。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强烈地刺激了有爱国心的樊锥,他积极投身于湖南的维新变法运动。
  • 论文
    邹振环
    1987(2): 50-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二十世纪初,在太平洋两岸的中国和美国差不多同时出现了都以“新史学”为题的史学理论著作,即梁启超的《新史学(1902年)和詹姆士·哈维·鲁滨逊的《新史学》(1912年)。
  • 论文
    赵一平
    1987(2): 52-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一、全民股份企业基本情况全民股份企业是以全民企业为主导的多经济主体联合体,是股份企业的一种。由于它是一种新的经济实体,没有统一的模式,因此,各地在试行中采取的方法也就不尽相同,表现形式也各有特点。尽管如此,试加分析,仍可见其一般特点和共同之处。 (一)全民股份企业的基本类型 1、经济联合型。这是一种企业间投资合股形成的全民股份企业。
  • 论文
    刘守英
    1987(2): 56-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凡涉猎过西方经济学说的人都会感到,传统经济学的研究视野总是限于市场领域。经济学就是解决稀缺的物质资源的选择和配置的;在市场活动中,每一个人的经济行为都受到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支配。但对这一经济现象背后“人”的活动研究甚少。
  • 论文
    方松华|忻剑飞
    1987(2): 59-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现代中国文化比较研究的一代大师,冯友兰曾巧炒地改造程朱一派的宋明理学,揉合西方新实在论和维也纳学派的逻辑实证主义,并有所创新。可以说,冯友兰哲学智慧的结晶——《贞元六书》,典型地代表了二十世纪中国哲学家创立哲学体系的尝试。冯友兰,字芝生,1895年出生在河南省唐河县一个“书香之家”。
  • 论文
    方松华|忻剑飞
    1987(2): 63-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陈立夫在现代中国历史上,曾经是一位显赫一时的人物。他不仅是中国封建买办资产阶级“四大家族”中的首领之一,而且还是国民党官方的主要理论家之一。早年曾创立唯生论的哲学体系。著作有《孟子之政治思想》、《人理学研究》,并主编《孔子学说对世界之影响》、《中华文化概述》、《易学应用之研究》等。主要论文收入《从根救起》、《迎头赶上》两书中。 
  • 论文
    马积华
    1987(2): 65-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奥地利发展的特点在于同实际问题,同政治上意识形态上的迫切问题相结合。它在自己的发展中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45年奥地利解放和奥地利共产党合法化时起至六十年代中期。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共产党人参加政府,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和宣传工作,应用其规律和范畴于分析奥地利现实,制订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的某些问题。
  • 论文
    马丁·戴叶宪
    1987(2): 68-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一、心理学批评现代美国心理学文艺批评也是在弗洛伊德的影响下兴起的,主要的代表作有范·威克·布鲁克斯的《马克·吐温的艰难历程》和约瑟夫·伍德·克鲁奇的《埃德加·爱伦·坡》这两部著作解释了吐温和坡的成年作品中由于受童年时代的痛苦经历——俄底浦斯情结的影响而烙下的创伤,即在两位作家的全部文学生涯中,固恋母亲的形象而反抗父亲的形象。 
  • 论文
    纪影
    1987(2): 72-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苏联哲学家恰金在《列宁论历史过程中客观东西和主观东西的辩证法》(1985年俄文版)新著中,对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基本含义以及两者之间相互关系提出了新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