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本刊特稿
  • 本刊特稿
    张一兵
    2018(1): 4-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象征符码经由大众传媒所控制成为工业技术操控的对象后,人的一切关注则被掏 空,人的感性生活已经成为虚假的景观产品机械投放地。这是一种彻底的本体论意义上的象征 贫困。正是这种象征贫困所导致的知识整体短路的系统性愚昧,也就造成了斯蒂格勒所指认的 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存在中的心灵无产阶级化。斯蒂格勒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最可贵的方面, 就是通过贡献型数字经济积极地努力探求新的解放的可能性。
  • 本刊特稿
    张康之
    2018(1): 14-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类既已拥有的科学是在工业社会这个历史阶段中建立起来的,认识论哲学是科学 的全部基础。也就是说,认识论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分析性思维,并决定了科学研究的目标追求和 思维路向。近代以来的这个基于分析性思维的科学取得了辉煌业绩,甚至成了社会发展的杠杆 和驱动器。然而,这一科学范式必须与研究环境以及研究对象的低度复杂性和低度不确定性联 系在一起认识。而且,即便是在这一条件下,在许多科学业绩中,也可以看到相似性思维于其中 所作出的贡献。在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中,随着社会呈现出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随着 科学研究对象也具有了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基于分析性思维的科学正在走向自己的反 面,不仅不再能够提供真知,反而会对实践形成误导。然而,这却是科学发展的转折点。只要我 们实现了相似性思维对分析性思维的置换,就能够把科学研究推向新的征程。
  • 圆桌会议
  • 圆桌会议
    2018(1): 25-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半个世纪以来,全球化推动了跨越国界的全球生产体系的兴起,促进了全球贸易和生产的蓬勃发展和经 济繁荣,也推动了人类文明、文化、政治、经济、机制、价值、资本、人口等前所未有的流动、分工、交流和融合,与 此同时,也带来了人类文明或文化价值冲突、分配不公等问题。随着伊斯兰世界“反西方化”、英国脱欧、美国 “特朗普现象”的出现,当今世界的全球化进程似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此,诸多论者认为,世界正处于 “逆全球化”的历史时期,曾经的“地球村”观念在一些典型国家,正在被贸易保护、边境俢墙、控制移民等政治 思潮和政治举措所替代。但另一方面,随着以中国为代表的非西方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其在全球化和全球 治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有论者据此认为,世界正处于一种“新全球化”乃至“中国式全球化”的新进 程中。显然,面对全球化进程和世界秩序正在发生的新变化且前景不明朗的历史局面,如何科学认识和解释 全球化的历史逻辑、发展规律、未来趋势和方向,如何科学认识和解释所谓“逆全球化”思潮发生的原因,特别 是如何以开放、包容、自信的心态面对和把握中国所面临的挑战和历史机遇,将对中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 放和国家治理、政治、经济、文化现代化等各方面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这是学术界面临的一项重大理论和实 践课题。以上述基本认识为基础,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于 2017 年 10 月 28—29 日举办了“逆全球化与 新全球化”学术论坛,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对此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本刊摘发部分参会专家和学者 的观点,以飨读者。
  • 马克思主义研究
  • 马克思主义研究
    肖士英
    2018(1): 50-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概念的涵义,是多层面的而非单一的;是历史性的而非凝固 的,其中部分涵义仅在特定条件下成立,随着相应条件的消失,会被新涵义代替;多层涵义间存 在着或对立统一或相互渗透或并立存在等复杂关系,而非仅呈现为简单对立和相互替代关系。 与此相对应,马恩视野中的意识形态,具有认识论层面、本体论层面、意义论层面、社会治理工具 论层面、社会机理要素论层面、政治实践论层面等多维意涵,是关于社会生活的总体性安排的 意识整体,凸显多层面性、整体性、历史性、综合性等特征。该概念涵义上述特性,决定了该概念 具有丰富复杂的多向度和历史性的实践意蕴。
  • 学术争鸣
  • 学术争鸣
    景海峰
    2018(1): 58-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学热”兴起之后的儒学复兴运动,已经由微渐著,面临着重要的关节点,当代的儒 学研究也已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在这种新形势下,儒学发展的形态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向,既 不认同于现代主义,也批判以新儒家为代表的中西调和主张,而是选择或者创辟一条新的回归传 统的路。这种批判的传统主义代表了现代性反思的最为前沿的动向,是建构的传统,而非简单地 重新回归历史。近十多年来的儒学话语,已经开始了新的身份建构,它的语境已不再是对西方中 心主义的倾慕、拜服和对自身文化的反观自省,而是试图跳出中西对立的格局,在新的全球化版 图中重置中心与边缘,将儒家价值的普遍性和西方价值的普遍性放在同一个平台上来衡量。在 重树文化自信,建构中华文化当代主体性的过程中,儒家思想的发掘和阐扬必将起到重要的作 用,有许多亟待开拓的空间。
  • 学术争鸣
    白彤东
    2018(1): 64-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百年来的儒学研究,或是沿着“整理国故”的路线,把儒学当作一个死物件;或是以德 国古典哲学及当代欧陆哲学为哲学的范式,以一种“偏食”的方式建构儒家哲学。这两种途径都 忽视或者否认儒学的自立、自为的政治向度以及传统中国政治的正面意义。近几年被贴上“大 陆新儒家”标签的学人,重新重视儒家的政治传统,不将其作为心性儒学的附庸,而发扬其独立 和正面的价值。在这一群体内部,经学路线成为主流。但这一路线自居为正统,并无历史与理 论的基础,作为复兴儒学的途径,它有着种种缺陷。如果我们还希望儒家参与到当代放大了的 诸子竞争之中,我们就应该采取一种子学路线,即在包容从不同的儒家经典出发的多元传统的 基础上,结合历代儒者对政治制度的反思和创新,面对当代政治问题,给出非儒者也能接受的普 世论证。
  • 学术争鸣
    刘勇
    2018(1): 72-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来,虐童事件频频曝光于非营利的幼儿机构中。现实生活中,类似挂着专业旗号的 社工服务机构常常反而阻滞了专业性运用。借助多重制度逻辑的分析框架,结合广州家庭综合 服务体系的经验材料,针对这一悖论现象深入研究可以发现:社工服务机构在组织治理逻辑中形 成了“发起人独大”格局,导致专业社工的从属性地位;政府权力逻辑的扩张,使机构受到过度监 控,窄化了专业发挥的空间;市场竞争逻辑的错配,放大了机构的劣势,造成专业权威难以树立。 尤其是此三重逻辑互嵌,让“项目制”盛行于社会工作领域,使得专业性阻滞局面更为难解。为 此,政府必须在政策引导和制度规制等方面作出更多的努力。
  • 学术争鸣
    罗国芬
    2018(1): 79-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功能主义思路看,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并引起强烈情感 共鸣。同时,在不断“被问题化”的建构过程中,不要“污名化”留守儿童的呼声也向来不绝于 耳。通过检讨研究者和大众传媒这两个社会问题建构中的重要行动者“夸大”、“污名”农村留守 儿童的方式和过程,有助于进一步探索“去污名化”之后农村留守儿童“再问题化”的新思路。基 于儿童权利视角可以发现,其实是产生大量留守儿童的社会结构有问题,而不是留守儿童本身 有问题。而解决产生留守儿童的社会结构问题,需要实现城乡协同、权利平等,且以“人”的福祉 为终极关怀的发展模式,能够惠及所有农村儿童。
  • 经济改革
  • 经济改革
    丁剑平, 蔚立柱
    2018(1): 84-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17 年以来,防止金融系统性风险等关键词不断刷屏“,明斯基时刻”迅速成为市场关 注的热点。房地产泡沫、脱实向虚、债务高企等风险点不断积聚,外部风险的冲击成为引发国内 “明斯基时刻”危机的不稳定因素。与此同时,无论是美国“加息”、“缩表”,还是特朗普政府对内 “减税”、对外贸易保护主义,以及美国高筑的公共债务、股市和房地产泡沫,都极有可能产生“波 及效应”,引发中国国内经济系统性风险的爆发。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资本项目账户 的不断开放将成为中国的必然选择,国外风险的冲击对国内楼市、资本市场的负面作用会更加明 显。通过监管创新确保资本账户有保障的放开,将成为遏制国外风险传递的“摄像头”。而自贸 区账户的全面推广,将成为最重要的试验田和突破口。它能够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最大限度 地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预防资本外逃。立足于大数据和技术支撑,实现自贸区账户监管创 新的先行先试,将成为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
  • 经济改革
    张杰
    2018(1): 91-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金融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突出制约因素。 总体上看,中国金融体系呈现出偏向性发展的典型特征事实,特别表现在中国现阶段以银行机 构主导的金融体系和以间接融资渠道为主的金融结构,既与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部门的转型 升级活动发生了诸多不匹配现象,也与正在全面推进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发 生了全面不兼容现象。基于对中国现阶段以银行机构主导的金融体系以及以间接融资渠道为 主的金融结构背后形成逻辑的理解,当前中国金融体系改革的重点,应该优先发展与制造业为 主的实体经济部门转型升级内在需求相匹配的现代金融体系,优先发展直接融资形式的银行机 构而非金融市场,优先发展地区性的专业化中小商业银行体系而非全域性商业银行体系。
  • 文化视野
  • 文化视野
    张法
    2018(1): 115-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西印哲学各有特质,西方哲学以由 on -ιδεa- oυσ?a(有-在-是)与 λóγο?(逻各斯)为基 础构成,突出了空间性和实体性,认为事物具有现象-本质的实体特点,以及一物与他物、世界在本 质上有可分性和可说性。印度哲学以本体之?ūnyatā(空)和现象之 māyā(幻)为特点,强调了时间 性和变幻性,认为事物具有性空假有的性质,以及一物与他物和世界在本质上的空幻性和不可说 性。中国哲学由道与气为基础构成,彰显气化流行中时间和空间的合一,认为事物由虚实两部分 组成,一物与他物、世界的关系在实的方面可分和可说,而在虚的方面不可分和不可说。在中西印 比较中认清中国哲学之特点,以及在历史上的演进,有益于中国在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自觉。
  • 文化视野
    蒋建国
    2018(1): 123-1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油腻中年男作为网络流行的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而“油腻”的内涵与外延也在 各种议论中变得更为丰富,尤其是一些“油腻”的标准使中年男人呈现出“油腻化”特征。此类标 签化的认知,具有戏谑和“油腻”的态度。在网络狂欢之中,我们看到了更多“油腻”的话语,这与 理性、客观、文明的公共精神有着较大的差距。
  • 他山之石
  • 他山之石
    斯文·埃里克·拉森
    2018(1): 128-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跨学科这一概念已然进入了研究者、教师及政策制定者的议程,并且这一状态在今后 还会维持下去。 绝大多数基于跨学科的讨论仅从当代视角出发,关注其理论与实践的复杂性; 亟待从以欧洲认知史为中心的历史视角及跨文化视角来探讨跨学科问题。
  • 他山之石
    米列娜·扎克
    2018(1): 136-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跨学科”的角度出发,通过对研究领域和高等院校将“科学与文化”进行融合的过 程进行观察可以发现:研究领域的“知识文化”的整合性及传统学科的复杂性,导致由不同学科和 不同研究领域的研究人员密切合作而产生了“新知识文化”,同时也带来对人文学科本身的重新 思考。大学课程中学科的细化,使学生无法从整体视角获得对现象全面的感知,而人文学科所提 供的对“人类意义何在”的思考视角,鼓励了学生创造性地思考人类及其周围世界的问题。因此, 对“科学”和“文化”的深入了解,不止是概念的简单重叠,更不是冲突,而应视为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