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0年 第11期
    出版日期:2010-11-01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吴忠民
    2010(11): 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藏富于民经历了一个十分曲折的过程。改革开放以前的30年间,由于藏富于民缺乏起码的物质基础,个人财产缺乏其存在的制度和价值取向的合法性,因而藏富于民无从谈起。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现代化进程和市场经济的推进,藏富于民逐渐成为一种历史的趋势。藏富于民的重大意义在于:有助于充分激发整个社会的创造活力;有助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有助于实现社会的安全运行;有助于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有助于国家的强大。实现藏富于民的途径包括:打造公正合理的社会经济环境;确立起公正合理的分配制度;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产品;防范与治理社会风险。
  • 论文
    J.希利斯·米勒
    2010(11): 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世界文学的时代已经来临。世界文学是当今全球化的伴生物。应坚定地支持世界文学这项计划。然而,要想发展并建立起一个完善严密的世界文学学科,目前的语境却与历史上其他时期的语境——比如说两个世纪之前歌德倡议阅读世界文学的那个时期——具有很大差异。我们今天面临的最大的语境便是全球化。世界文学至少面临三重挑战:一是翻译的挑战;二是表述的挑战;三是如何对"文学"定义的挑战。
  • 论文
    2010(11): 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阎明复
    2010(11): 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李凤林
    2010(11): 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郑异凡
    2010(11): 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托洛茨基不是无产阶级文化派。他在文化问题上是比较开明的,认定精神创造需要自由,主张按照文艺自身的规律行事。他不以作家的出身来划分作家的阵营,需要的只是区分革命和反革命。在创作方法上无需强求一律,需给以充分自由。反对某一团体垄断文化的领导权,主张作家用作品进行竞争。他提出"同路人"的概念,保护了一批遭排斥打击的作家。他既不排斥传统文化,也不排斥西方文化的成就。他所主张的文化政策,今天看来也还有可取之处。他否定"无产阶级文化"的理由,未必能够成立,但无论如何,他不是"无产阶级文化"的支持者。
  • 论文
    刘建军
    2010(11): 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中国改革开放时期孕育出来的干部精英群体有其时代所赋予的特性。这一新型干部精英群体所承载的使命,使其与古代中国的知识精英、西方国家的权贵化精英以及国民党政权中的保守精英区别开来。共产党的现代追求与制度设计、干部精英群体自身的使命感以及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机制,构成了使命政治得以孕生的动力系统。其中,共产党所提供的价值动力、制度动力和净化动力是最为重要的。干部制度由此成为共产党执政体系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 论文
    蒋德海
    2010(11): 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干部制度经历了魅力型、知识型和德知法混合型三种模式。德知法混合型干部制度是一个进步,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不仅没有解决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动力问题,而且马克思主义公仆论中大量防止公仆变为主人的思想仍长期受到忽视。在我国民主法治建设中,坚决遵循和实施马克思主义公仆论的基本思想,不仅是捍卫马克思主义的需要,也是进一步完善我国干部制度,推进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强大武器。
  • 论文
    虞崇胜
    2010(11): 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特权现象是一种反社会、反权利、反法治、反制度的政治现象。在当下的中国,虽然不存在制度化的特权现象,但却出现了制度化的趋势,值得我们高度警惕。特权现象主要表现为权力的垄断性和扩张性、权利的特殊化和等级化、职务的终身制和世袭制。特权现象的滋生和蔓延不仅助长权力崇拜、危害社会公正,而且破坏社会信任、加剧制度惰性。特权现象的滋生和蔓延,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但直接原因是对公共财产之非公共支配和对公共权力之非公共运用。遏制和清除特权现象,既要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制度问题,重点是切实改革并完善党和国家的各项制度。
  • 论文
    邬峥杰
    2010(11): 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当前有关"中国模式"问题的研究受到了普遍的关注,在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进行总结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我们需要从"实践历史"的角度重新检讨所谓"自由市场"国家的实质性经济发展过程,以及中国经济改革的历史进程。
  • 论文
    尹伯成|黄海天
    2010(11): 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在我国这些年房价持续猛涨过程中,消费需求是基础、投资需求是主导、银行信贷是杠杆、地方政府是推手。目前,政府从经济结构调整的角度及时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从短期看,只要政府至今出台的调控政策坚持执行下去,则楼市势必出现一定幅度的回调;之所以房价尚未出现明显松动,在于多数开发商所持"一等、二怕、三不缺"的心态。从长期看,我国城镇现有住房发展模式在发展目标上将以拉动经济增长为主转向以关注民生为主;在需求结构上将以强烈的投资投机需求为主转向以理性消费为主;在供给结构上将从偏好开发较高档的大套型商品住宅转向主要开发中小套型的普通商品房或保障性(包括准保障性)住房。
  • 论文
    张小宏|郑思齐
    2010(11): 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土地供应是房地产市场的源头。中国土地制度的特殊性,以及目前城市政府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的现状,导致地方政府在互相竞争的过程中,选择实施"饥饿供地政策",抬高商品住宅用地价格。从住宅用地供给总量和结构两个角度考察地方政府的行为及对市场的影响,可以发现:"土地财政"理念是导致住宅用地供给总量短缺的重要原因;"土地财政"以及地方政府对低收入人口的排斥使其疲于供给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实证研究也发现:在给定约束条件下,越依赖"土地财政"的城市,住宅用地供给受限程度越高,地价和房价相应越高,这些城市建设经济适用房的积极性越低。对此,亟待从短期的政策调整和长期的制度建设上进行对策性思考。
  • 论文
    黄鸣奋
    2010(11): 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自从网络传媒问世以来,全球共经历了三波浪潮,每次浪潮都可能存在对它持不同态度、着眼于不同侧面、反映出不同立场的文学批评。这种现象使得网络传媒与电子文学批评的关系变得纷繁复杂,但各个时期的电子文学批评仍然有其可辨认的特点:第一波电子文学批评主要关注并推动电脑技术在文学领域的应用,热衷此道的批评家数量不多,但其中不乏编程高手,他们往往同时就是电子文学的创作者。第二波电子文学批评主要关注通过新的传播手段建构数据自我,展示自己的个人魅力与见解,在线文学社区成为他们与创作者交流的公共空间。第三波电子文学批评更多关注在线文学社区的相互协作、基于不同媒体的文学的相互转变与流动,具备更恢弘的眼光。
  • 论文
    欧阳友权|吴英文
    2010(11): 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网络文学批评改写了批评的机制与格局。在言者立场上以真话对抗虚假,话语表达上用犀利替代陈腐,批评方式上实现间性对话,是网络批评的价值所在。但网络批评用即兴式点评弱化思考的深邃性,用趣味式言说消解批评的学理性,以及恶搞式批评的"舆论暴力"和价值偏误等,造成了网络文学批评的局限。如何设定平民化开放空间的评价标准,怎样在共享式乐园里还原主体承担,以及由谁来为自由言说的"粗口秀"埋单?这是形成健康的网络文学批评需要追问和解答的问题。
  • 论文
    禹建湘
    2010(11): 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网络文学批评对于网络文学和文学批评自身具有双重的重要意义。当前,网络文学批评以跟帖、点击率、专家榜单、个人博客等方式存在,具有批评主体泛化和批评话语通俗化的特征。网络文学批评范式是迥异于传统文学批评的新范式,建构网络文学批评新范式,就是建构"个人化大众批评"批评主体、"跨语境文化批评"批评方法以及"开放性多元批评"的批评的价值观。
  • 论文
    龚放
    2010(11): 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大学"去行政化"的要义,就是既承认现代大学行政管理的合法性、必要性,更强调大学的行政管理有别于政府管理、企业管理和社会管理的特殊性,在大学组织文化的"场"内确立大学行政管理的科学性,即服务并切合大学的学术活动、教育活动的特性。我们有理由相信,大学去行政化有利于那些由教授、博导、院士出任校长、书记的学科专家向真正的教育家的转变,而且他们中的佼佼者,也可能成长为真正的教育家。
  • 论文
    祝曙光
    2010(11): 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由于美国认知上的误区,导致朝鲜战争由国内战争演变为国际战争,交战双方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朝鲜战争充分展示了交战双方的政策底线和斗争意志,对中美关系乃至整个东北亚格局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战争给双方留下深刻的教训:只有加强了解和沟通,才能减少、化解矛盾和冲突。
  • 论文
    王本立
    2010(11): 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在1868年之前,由于热心支持犹太人的解放事业,自由党赢得了大多数英国犹太人的支持。而自1868年起,犹太人与自由党的关系呈现出逐渐恶化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在与犹太人利益相关的国内外政策方面,两党在犹太人当中的人心向背情况逐渐发生了逆转性的变化。而1886年自由党的分裂,是犹太人与自由党决裂和犹太保守主义对犹太自由主义取得全面胜利的转折点。英国犹太人不仅见证了英国政党政治的演变,而且是英国政党政治的积极参与者和重要影响因素。
  • 论文
    于秋兰
    2010(11): 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从传统国家向现代国家的转型是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主题。1930年前后,国家转型进入了政党主导的时代。以政党与国家的关系为重点,国共两党分别以党治国家与阶级专政为转型理念,在各自所控制的政权体系内进行了转型实践,其表现初步昭示了日后国共两党武力竞争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