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3年 第7期
    出版日期:2013-07-01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许明|吴解生|付长珍|郭强|周尚文
    2013(7): 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赵修义
    2013(7): 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平均主义”按其历史上的用法,至少存在三种情况。第一种是“自下而上”的诉求,是下层对于上层的诉求或者不满情绪的表达,重要的是对于在生活待遇等问题上的等级秩序和特权的非议;第二种是“自上而下”的导引,也就是在中共领导土地改革、合作化和公社化等生产关系变革的政治运动中,存在的主观指导上、政策上的平均主义;第三种是制度性的问题,触及的是经济体制的问题。在“平均主义”的三种类型中,第一种比较易于克服,后两种一旦形成就很难解决。在改革开放30 多年之后的今天,我们还要不要使用“平均主义”这样的概念?要不要继续提出“反对平均主义”的口号?我们必须冷静判断形势,看看到底有没有出现这样的倾向。即使要用的话,也必须做出符合当今现实的、具有鲜明的具体的针对性的阐释,赋予这一概念十分明确的具有现实针对性的内涵。
  • 论文
    张广智
    2013(7): 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学者对20 世纪西方史学的研究,已不再沉默,特别自1978 年以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可喜的是,近十年来,我国青年学者研究现当代西方史学的论著相继出版,更是一种“中国好声音”。他们以自己的话语,有力地回应了国际史学界。中国史学走向世界,在与世界史学互动中前行,这是我国史学界多年来的夙愿和梦想。这个未来的目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将会在中国从“史学大国”走向“史学强国”的进程中实现。在这一进程中,我国青年史学家更应当拿出能体现中国史学特色的优秀成果,成为中外(西) 史学交流的急先锋,在重绘世界史学地图中,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时代赋予他们的历史使命。
  • 论文
    叶舒宪
    2013(7): 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文化道路特殊性研究的关键难题是,如何通过华夏历史经验去找出驱动一个文明形成的核心动力要素(包括物质与精神的相互作用)。河西走廊的文明史意义是双重的,对西方文明是2000 年的丝绸之路,对华夏文明是400年的玉石之路。没有它输送给中原的昆仑山和田玉物质,就没有华夏文明“化干戈为玉帛”和“君子比德与玉”的核心价值观。反过来看,若没有中原文明的玉石神话作为驱动,西部的美玉就会像大自然安排的一切石头一样,至今仍然纹丝不动地安睡在巍巍昆仑的山野与河床中。
  • 论文
    石发勇
    2013(7): 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当前中国社会稳定形势日益复杂,有研究者认为现行信访制度难以适应时代潮流,加剧了社会矛盾。但现有研究对于整个信访制度的批判大多是基于对党政信访体系的认识,忽视了人大信访依托国家权力机关所具有的监督协调和政治参与功能。人大信访不但在解决具体的司法疑难问题上能够发挥重要的协调作用,而且可以通过相关信息收集,为人大监督、立法提供建议和依据。此外,这一体系也成为人大联系群众参政议政的重要渠道,有利于促进政治参与和加强民主。因此,在今后的改革中,如果能以人大信访为主整合现有信访体系,将有利于解决当前的信访困局,促进弱势群体权益保护和国家民主法治建设。
  • 论文
    刘宏森
    2013(7): 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青年“文化反哺”是有限的,不宜放大其影响力。青年更需要得到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的哺育。文化断层、传统文化的载体大规模损毁、文化乱象丛生等现实,使青年难以受到有效的传统文化哺育。传统教育应从小入手,加强对青年的传统文化哺育。
  • 论文
    胡键
    2013(7): 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虽然形成于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实践之中,但它与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复兴、现代化和社会主义三重历史任务紧紧联系在一起。因此,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逻辑,本质上就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形成的时间不长,而且中国和平崛起尚处于进行时,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并非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在过去30 多年的实践中,中国和平发展道路逐渐形成了一些基本经验。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些经验,有利于全体中国人民坚定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自信。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未来前景究竟如何,国际社会十分关注。它在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三个关键性问题:一是中国和平发展能否成功实现;二是和平发展道路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三是崛起后的中国会不会谋求霸权地位。处理好这三个问题,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将是前景光明。
  • 论文
    涂云新|秦前红
    2013(7): 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经由一系列全民高度关切的个案而引发的法院审判与民意诉求之间的角逐和较量,成为转型时期司法所必须直面的难题。其核心的法理学问题在于司法裁判的权威和公信力,如何在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中与大众的法律表达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专业论者主张民意并不能代替法官在案件中的专业主义判断,民意论者主张司法判决应该吸纳民众的见解;回应论者主张在法院独立审判的基础上回应一定时期内的民意。基于司法在宪法体制中的功能设计和当今中国民意表达的现实问题,中国应该以“回应型”司法哲学处理司法与民意之间的关系,这将会促成司法之殇与民意之难现实困境的法理破解。
  • 论文
    王立民
    2013(7): 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完善司法公开制度有利于实现公民的司法知情权、建议权和监督权,使其认识到司法的真实情况,体验到司法公正的客观实际,从而有助于提高司法公信力。中国的司法公开制度建立于清末法制改革以后,新中国成立后这一制度继续被使用,改革开放以后它又有了长足的进步。推进法治建设,进一步完善司法公开制度、提高司法公信力的主要途径是,要进一步更新理念、借鉴世界法制文明的成果、创新制度设计和采取新措施、缩小各法院之间的差距。可以相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中国能在完善司法公开制度方面走出更为坚实的一步,也会因此而进一步提高司法公信力。
  • 论文
    夏国美
    2013(7): 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女性主义理论呈现的多元化视角和各种观点间相互矛盾、自我否定的状态,在根本上源于对“行 动起点”和“主义起点”的混淆。没有多元行动起点演绎的主义不过是脱离现实的理论空谈,而没有统一主 义起点指导的行动则终将陷入缺乏合理性的实践困境。厘清两个起点的关系,有利于增进女性主义理论的发 展。由于主义的起点涉及对女性人本的追溯,这一人本在数千年的男权文化中已被扭曲和肢解,完整的女性 人本需要到史前女神社会中去解读。虽然史前女神时代已经消失,但是通过宇宙生命全息律和宇宙时空对称 法则,仍能找到完美女性人本存在的各色基因。深信完美女性人本的存在并努力追求和创造它再现的时空条 件,应该成为女性主义作为主义的真正起点。
  • 论文
    黄盈盈|潘绥铭
    2013(7): 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据21 世纪三次“中国人的性”的全国总人口随机抽样调查,21 世纪中国人的性骚扰情况突出表现为:实际发生的性骚扰在减少,但是人们对它的担心在增加;利用职权的性骚扰其实很少;相同性别之间的性骚扰也存在。这些研究发现表明,“反对性骚扰的话语”已经强势介入日常生活,也反映出国民的主体建构与这种话语大相径庭。而双方的冲突归根结底来源于,中国社会中的权力、社会性别与性三者之间出现了新的相互关系结构。
  • 论文
    张明
    2013(7): 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们应当通过对二战以来成功跨越与未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的比较,以新的生产函数框架,系统梳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经验———如何应对劳动力增速下降与成本上升、如何应对边际资本回报率的下降,如何应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以及如何防范金融危机爆发。这对于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增长在未来少走弯路、更快地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 论文
    雷达|张兆宇
    2013(7): 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经济体,在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之后将面临着怎样的命运,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还是顺利实现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目标?其关键因素在于东亚网络生产体系的生命力如何。东亚生产网络体系具有产生“中等收入陷阱”的内生形成机制,但人口红利的消失、要素成本的上升并不是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然因素。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在于产业结构的升级。中国能否像日韩那样实现产业结构升级,顺利地从中等收入国家跃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关键要看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格局是否会发生变化和逆转。根据中心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趋势,全球经济的总体格局在长期中不会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东亚网络生产体系所受到的外部冲击不可能持续。因此,由外部冲击所导致的“中等收入陷阱”危机是可以避免的,以区域网络生产体系为依托的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仍然具有发展潜力。
  • 论文
    方勇
    2013(7): 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子学”是探索当代学术发展方向的一种主张,着力思考传统学术的现代转化途径。“新子 学”提出理解学术发展的新角度,希望在传统学术和近代学术的框架之外另辟新境。“新子学”对“新儒 学”的提法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其与“新儒学”的主张存在三点不同。“新子学”认为,其与时代的要 求之间存在着良性互动,是对它的正面回应。
  • 论文
    聂学慧|刘思禾
    2013(7): 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诸子问题是先秦诸子学的内在问题意识,核心是探索天下秩序建构问题。围绕诸子问题,先秦诸子和后来的子学研究者在不断思考,演绎了思想史的主线。“诸子问题”作为中国政治与文化的元表达,是我们理解自身的初始境遇,也是面对现代性的思想起点。“诸子问题”显示的中国传统智慧,能否在建构现代中国的过程中居于中枢(或者底座) 的地位,保持其基本结构,这是最大的问题,也是一个迄今无解的问题。
  • 论文
    杨少涵
    2013(7): 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哲学的儒学要想更好地适应现代中国社会,更好地融入当今世界文化,必须完成自身的现代化转型。而儒家哲学现代化的关键是舍“经”取“子”,对传统儒学进行一些切割分离手术,即儒学思维的去政治化、去神学化与儒学研究的去章句化。经过这些手术,儒家哲学研究才能真正走出经学时代。
  • 论文
    陈学飞
    2013(7): 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代大学制度在西方各国虽然千差万别,以致每所大学都各有特色;但作为一种制度范型,却有着基本的、共同的、公认的、甚至已经变为常识的若干特征。这些特征概括起来主要有四项,也可以称作现代大学制度的“四项基本原则”,或者叫做“四A”原则,即学校自治(Academic autonomy)、学术自由(Academic freedom)、学术中立(Academic neutrality)、学术责任(Academic accountability)。
  • 论文
    张城
    2013(7): 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来的发展都是自洽的,自被列强强行打开国门之后,传统文化在近代部分知识分子眼中就成了中国失败于列强的罪魁祸首。他们认为传统文化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反而成为中国现代化道路上的绊脚石。中国之所以被列强打败,表面上看输给了西方的船坚炮利,而实际上通过他们的层层分析,得出的结论却是败给了西方文化,从而引发了问题意识的错位。国人应该好好反思,我们的传统文化里应保留什么?其中分清生存和生活的问题,这是中国文化走向自信的决定因素。
  • 论文
    常伟|薛小荣
    2013(7): 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西部大开发在缩短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的同时,西部地区在技术、信息、人力、资本等方面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却更加凸显出来。尤其是关乎西部发展稳定之根本的农业现代化,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成为制约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西部地区要取得健康、良性的持续发展,必须在现代大农业的视野下,根据地区发展特点,引导农业实现适度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发展。具体就是要大力发展科技附加值更高的创意农业,以此带动和促进西部农业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