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1995年 第3期
    出版日期:1995-03-01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1995(3): 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春回地暖,世人关注的“两会”如期在京举行,与“两会”代表的积极议政相呼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如何,又成了这一时候国人关注和议论的热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人又似乎有各人的理。其实,由于我国日前正处于新旧体制并存阶段,各种关系盘根错节,各种矛盾相互交错,如果没有一种正确的态度,一个科学的出发点,一组客观的参照系,确实难以对当前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形势作出恰当的判断。
  • 论文
    丕公祥
    1995(3): 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代中国正处于一个伟大的历史变革过程之中。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当代中国法制也同样面临着从传统型法制向现代型法制的创造性转换。作为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中国法制现代化充满着许多复杂的矛盾关系。认识与解读这些矛盾关系及其特征,把握这一伟大的法律革命的发展走向,乃是当代中国法学界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
  • 论文
    1995(3): 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安全是人民群众生活的基本需要和重要指标。通常讲:“民以食为天”。其实,民同时也以“安”为“地”。“安”比“食”更重要。在安全没有保障的情况下,食是次要的。即使是在饿得饥不择食的情况下,如遇险情,人也只会是择安而弃食。经过10多年的努力,中国12亿人口的温饱问题正基本得到解决,那么,安全的问题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 论文
    萧功秦
    1995(3): 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89年之后5年中,中国现代化转型期人文知识分子的思想、情感、思维方式与政治心态发生了什么变化?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主要角色之一,他们在思考什么问题?本文试图对上述问题作一概括的分析。大体上我们可以用“后八九文化”这一概念来表征上述变化的总的特征与趋势。
  • 论文
    徐宝林
    1995(3): 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教育重要性的强调已可谓空前的了,但是,中国教育现状存在的严重问题,又是无争的事实,而且社会呼吁不止。其原因何在?我看还得从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方面,作深层的探究。
  • 论文
    杨家志
    1995(3): 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人们正在总结自1993年6月开始的宏观调控的成就.庆幸国民经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能从严重失衡局面中走出,进入一个有控制的均衡的发展时期。但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国民经济又由“热”进入”过热”,并普遍地露出失衡的苗头。为此,在总结一年来宏观调控的成绩时,还应看到,从1993年6月份开始的这场宏观调控一开始就存在着的误区。
  • 论文
    赵晓雷
    1995(3): 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公司制已成为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和基本方式。改革成败的关键不在于有多少企业改制成公司的形式,而在于改制后的公司是否真的具有现代企业的性质和机制。本文遵循规范和效率这两个原则,对我国公司制改革提出一些看法。
  • 论文
    王国平
    1995(3): 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组织管理制度和领导体制上(即法人治理结构上)面临着一个突出、长期争而未决的问题,即企业党组织的地位与作用。《公司法》第17条规定:“公司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的活动,依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办理”。中共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对此表述为:“国有企业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然而,这些规定和表述主要着限于原则,而在改革的实践中,却是需要研究具体操作的问题。
  • 论文
    魏小宇
    1995(3): 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有金融体制是在对旧体制改革基础上所形成的。近年来,金融体制改革使金融体制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经过改革,金融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和调控作用日益加强。
  • 论文
    李继宗
    1995(3): 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活力,特别是为科学技术研究成果迅速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提供了充分的保障。科技资源的配置和投入,也在很大程度上有了保障。但是,能不能由此而以为科学行为与市场行为没有区别了呢?从而对待诸如基础科学、基础性研究等,也简单地将其纳入到市场经济中,任其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呢?
  • 论文
    俞吾金
    1995(3): 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市场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大理论课题之一。笔者认为,要把这一讨论引向深入,不仅要注意中国式市场经济模式与其他市场经济模式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更重要的是要搞清科学技术、科学精神与科学主义这三大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 论文
    戴志祥
    1995(3): 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能够创造出大量的物质财富依靠的主要就是科技的力量。可是,经济发展的要求对科技的进步有何影响呢?市场经济是否有利于科学的进步?
  • 论文
    徐宝林
    1995(3): 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近20-30年来,科技空前发展,以微电子与计算机技术、新能源技术、海洋技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推动了生产力的向前飞跃,导致了科技经济一体化。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必须将科技的发展纳入市场经济的轨道。
  • 论文
    汪胤
    1995(3): 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与以往的实证主义的科学观相反,小李克特以为,科学并非仅仅是一些概念和理论的堆积,也即并非是一种纯粹的知识框架。科学乃是一个文化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认知的、发展的过程。这个观点揭示了科学本身的动态结构,明确了科学概念和理论所赖以生存的文化环境本身就是科学结构中的一部分。它指明了科学不仅仅是一种认识工具,而且更重要的是揭示了科学本身的存在方式。
  • 论文
    江涛
    1995(3): 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几十年来,发达国家的发展显示:科学技术日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对于晚后发国家的现代化来说,科学技术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即通过技术的引进、应用来带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可以从晚后发国家现代化的各个阶段上看技术引进是如何推动经济发展的。
  • 论文
    陈铁伟
    1995(3): 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代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竞争经济,竞争通过产品来体现。从产品的社会价值看,现代产品的价值不再取决于其中的劳动含量(活劳动和物化劳动),而主要取决于其中科技知识的含量,越是知识密集型的产品,越能反映社会发展的趋势,其价值越高,也越具市场竞争力,例如从知识密集型产品来说,电脑的软件最为典型。
  • 论文
    肖巍
    1995(3): 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一个起步较晚,又几经周折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上下对现代化的目标追寻渗透着强烈的“球籍”意识。事实上,我们所理解的“第一生产力”很大程度上系注重着科学一技术的工具效应和经济效益,此并不为过。
  • 论文
    沈坚
    1995(3): 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打小时接受教育起,即被告知在那暗无天日、列强肆虐的年代里,上海外滩公园大门上赫然悬有一块洋人强加的“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这是中国人民蒙受屈辱和奴役的标志。闻之,热血沸腾,怒不可遏,乃深信惟有国家真正富强,人民才能满怀自信地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也就有了点争求国格人格和人人皆应平等的意识。
  • 论文
    陈克艰
    1995(3): 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来读到张五常教授的两本书,大谈产权问题,并称有些满纸数学公式的经济理论为“奢侈品”(至少对中国的改革是),学习以后,我也对产权问题感起兴趣来。
  • 论文
    王沪宁 陈明明
    1995(3): 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取向的改革开放,伴随着一个重要的权力模式的转化,这就是总体上以权力下放为主要特征的权力结构再造的过程。这一过程持续了十几年,它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它的政治含义与基本目标是什么,它与日益高涨的维护中央权威的呼声之间存在什么内在联系,这些问题不断地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思考。鉴此,笔者日前访问了复旦大学王沪宁教授。
  • 论文
    朱华
    1995(3): 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84年以来,邓小平多次强调过一个重要的话题,这就是: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楚的;我们现在的方针政策,是对“文化大革命”总结的结果,最根本的一条经验教训,就是要弄清什么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邓小平的上述论断,实际上是用婉转的口气,肯定了他和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 论文
    顾卫茂
    1995(3): 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30年来,中国历史上曾两度出现中西学术交流的盛况。第一次是在明末清初之际,当时来华的耶稣会士成为中西文流的桥梁;第二次是鸦片战争前后到清朝末年,来华西人多方介绍西学,促成了中西学术交流在新的历史背景之下的再度发展。有关明清之际的中西交流,学界已有大量的系统而精湛的论述。
  • 论文
    曹建明
    1995(3): 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知识产权保护与贸易关系日益密切的趋势,并形成了一个专门的名词“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由于知识产权与国际贸易的发展有着愈来愈密切的关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将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同贸易直接挂钩,并将知识产权保护列为多边贸易的主要议题。其目的是在总协定内建立一整套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用与贸易有关的保护措施减少因知识产权保护不充分而对正常的国际贸易带来的扭曲和障碍。
  • 论文
    1995(3): 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