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02年 第11期
    出版日期:2002-11-01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姜德福
    2002(11): 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党的十六大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议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总结13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奋勇前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为此,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统一到十六大精神上来。本期特邀有关学者围绕如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表高见。
  • 论文
    桑玉成
    2002(11): 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党的十六大不仅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题,而且还提出了小康社会的各项具体目标。特别引人瞩目的是:十六大将政治发展的目标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我们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具有了更为明确的方向。
  • 论文
    曾峻
    2002(11): 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全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抓住21世纪前20年的战略机遇,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三大任务中,现代化建设又是……
  • 论文
    袁恩桢
    2002(11): 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我国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不仅仅包含着经济方面的要求,而且还包含着政治、文化方面的要求。即使从经济的角度看,经济体制改革达到一定的深度后,也迫切地呼唤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步伐。
  • 论文
    姚大力
    2002(11): 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饱暖思淫欲”。这句古话表明,中国传统的意识形态承认民众对“饱暖”的要求应当予以满足;但是普通人在“饱暖”之外的其它各种追求,则被视为多余或者过分的、因而也就是不正当的欲望。现代中国人对“小康”生活的向往,当然包含着比“温饱”远为丰富得多的理想目标。二十多年前,英格尔哈特(Ronald Inglehart)在他的《静悄悄的革命:西方公众变化中的价值观与政治风气》一书的开头就写道:
  • 论文
    周尚文
    2002(11): 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二十多年前,当饱尝贫穷苦难的中国百姓第一次听到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的时候,就被一个新鲜而又陌生的名词所吸引:到二十世纪末中国发展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将达到小康水平。从此,小康社会就成为亿万人民心中美好的憧憬。
  • 论文
    奚洁人
    2002(11): 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江泽民同志强调,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这一重要论断既集中地凸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旨,又鲜明地揭示了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本质要求。深刻把握党的先进性的理论内涵,进一步明确党的先进性的评价标准和实践思路,对于学习领会十六大精神,深入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大力推进新世纪党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论文
    卫兴华
    2002(11): 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今年4月28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国人民大学发表了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讲话,表达了在新形势下怎样正确对待和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具有战略决策意义的指导思想,讲话的精神无疑会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建设与繁荣起催化作用,为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供了开拓进取、更好地发挥作用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机遇,同时也提出和加重了哲学社会科学自身的历史任务。
  • 论文
    林祥庚
    2002(11): 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爱国宗教团体、爱国宗教组织和爱国宗教界人士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团结、教育广大信教群众的桥梁,在带领信教群众爱国守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祖国统一,共同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作出了多方面的突出贡献。
  • 论文
    蒋云根
    2002(11): 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英国自16世纪开始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全面转型,经过资本原始积累、工业革命等一系列过程,英国的经济实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闻名的“日不落”帝国。但是,它所付出的代价则是全面的道德沦丧。官场腐败突出,一位年薪仅10镑的下院书记官,一年却可以收受5000镑贿赂;卖淫、嫖娼、赌博、偷盗、抢劫等充斥整个社会,人们夜晚外出根本就不能保证安全。由于英国是一
  • 论文
    陶友之
    2002(11): 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长期以来,人们总认为生产力只能是物质的,不可能是精神的。而现实证明,这种认识并不全面。生产力与其他事物一样,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信用生产力”即是其中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的增多,信贷业务的繁荣,“信用生产力”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信用既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也可阻碍和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 论文
    徐琤
    2002(11): 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信用危机:困扰世界经济增长的新焦点 2000年下半年以来,迅猛发展的以网络经济为先导的新经济不断出现挫折,这些快速积累的新兴资产的泡沫成分开始破裂,美国经济增长一度逼近于零,其股市急剧下滑。因为美国经济总规模约占世界30%,直接投资占全球的25%,所以整个世界经济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产生这种现象的深 ……
  • 论文
    野鹤
    2002(11): 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94年,美国的两位科学教授勒维特(N·Levitt)和格罗斯(P·Gross)写了《高级迷信:学术左派及其对科学的责难》一书,抨击大学中滋生的对自然科学的所谓敌意,声言这种“敌意”大部分来自社会学家和在文学理论领域工作的人的“煽动”,指责将科学与人类一般的活动放在一起考察是降低了科学的身份;并傲慢地发问:不管是多么天才的社会理论,在过去的世纪里有过什么进展吗?它们对重要的社会事件做出过真正让人信服的解释吗?做出过任何可靠的预测吗?并断言:对于所有这些提……
  • 论文
    刘晔
    2002(11): 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王选院士,在一个题为《我是一个过时的科学家》的演讲中说过一段话:“我真正是权威的时候,不被承认,反而说我在玩弄骗人的数学游戏:可是我已经脱离第一线,高峰过去了,不干什么事情,已经堕落到了靠卖狗皮膏药为生的时候,却说我是权威。……有人讲:‘前两天电视上又看到你了’,我说:‘一个人老在电视上露面,说明这个科技工作者的科技生 ……
  • 论文
    万迪昉、徐韬滔
    2002(11): 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只要在建立或签订合同前后,市场参加者双方掌握的信息不对称,这种经济关系都被认为属于委托人——代理人关系。在委托——代理理论中,构成委托——代理关系的基本条件如下:一是市场中存在两个相互独立的个体,且双方都是约束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者。二是代理人和委托人都面临市场不确定性和风险,且他们二者之间掌握的信息处于非对称状态。
  • 论文
    蒋正均
    2002(11): 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的图书馆,是一个融服务性、教育性、学术性为一体的知识信息机构,是知识信息搜集、整理、储存和传播的主要基地。图书馆在高校教学与科研过程中,既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支持力量,又是过程创新和观念创新的主要参与者与保障者。所以人们常常用“大学的心脏”来强调大学图书馆在高校所处的重要地位。当今,由于实现了数字化,图书馆的机构化特征正在逐渐消失,图书馆也不再是一个“馆”的概念,而是一个系统、一 ……
  • 论文
    王妮利
    2002(11): 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抗日战争时期苏联的对华政策一直是史学界相当关注的问题。但以往人们在讨论这一问题时,常以现实的政治需要为前提,并笼统地把整个抗战时期的苏联对华政策看成是一成不变的整体,因而得出的结论往往不是冠以“国际主义”牌号,全盘肯定;就是贴上“大国沙文主义”标签,彻底否定。笔者认为,上述结论没以当时的国际环境为背景,全面考察这些政策的演变过程,带有片面性。如果我们通过考察抗战时期苏联对华政策的演变,可见 ……
  • 论文
    杨华
    2002(11): 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久负盛名的思想家、宣传家,其学识渊博,思维活跃,学贯中西,著述宏富。梁启超所处的时代是被时人惊呼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大变革时代,期间各种思想,新的、旧的、中国的、西方的,不断地相互激荡、磨砺;处于这样一个思潮迭起、新知不断涌现的时代,梁启超的思想与中国文化传统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这是海内外许多研究梁启超的学者所深深关注的问题。
  • 论文
    王文耀
    2002(11): 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周一平是国内研究王国维学术有数的几名中青年专家之一。他的研究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华东师大史学研究所组织编纂《王国维全集》时。他先是走南闯北地寻找王国维遗稿、手迹,继而没日没夜地辨读微胶中的手迹原件,整理、校点许多王国维未曾发表过的文稿。从此以后,他研究王国维的工作一直没有间断过。《中西文化交汇与王国维学术成就》(以下简称《交汇》)一书可以说是他研究王国维的集大成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