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08年 第8期
    出版日期:2008-08-01
      

    论文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李友梅
    2008(8): 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社会体制是围绕公共产品配置而进行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相对分离的背景下,社会体制的构建应该遵循社会自身的目标以及与之相应的运行逻辑。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语境中,我国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是公平正义,如何保证公共产品配置的公平正义,业已构成当前我国社会体制建设的核心价值追求。但这样一个核心价值引导下的社会运行逻辑究竟是什么?也许可以从当前我国基本形成的社区治理结构中寻找答案,并进一步从社区体制中获得关于社会体制的印象。
  • 论文
    胡键
    2008(8): 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与以往的粮食危机产生的根源不同,近年出现的全球粮价上涨不完全是由粮食供应不足引发的,非粮食领域的商品特别是能源价格的飙升在很大程度上起了助推作用。最近的粮食价格上涨不是在某一时段、在某一地区内,而是在持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在全球范围内发生的。它很有可能导致世界彻底告别"廉价粮食时代"。粮食问题也将成为当今国际关系变化的一个重要支点。当前全球粮食价格上涨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也是发达国家、粮食出口国、进口国等多重博弈的结果。在这一博弈过程中,中国始终是全球粮食安全的维护者和重要稳定力量。
  • 论文
    杨建华
    2008(8): 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文化讲求天人合一,体用一源,知行不二,神形兼备,道器不离,阴阳、奇偶、刚柔紧密结合,有无、动静、屈伸互相推移。这种在两极中求统一、和谐、浑融的"二律和合",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精神。这种文化精神在一个个事例中控制了文化系统中的其他特质,乃致构成了中华民族所共享的一种文化通则。这一通则使人们在意识深层中受其制约,而趋于特定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浙江改革开放30年现代化实践所形成的"社会化小生产",正是二律和合文化精神范型的模塑。
  • 2008(8): 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 论文
    朱秀芳
    2008(8): 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原因错综复杂。从道德角度研究不失为有价值的一种尝试,若将道德与法制结合起来加以研究则更能揭示其深层次原因。戈尔巴乔夫的道德优先原则在实践中遭遇诸多尴尬,而法制改革的滞后,不重视维护法制的权威性,没有依法运用宪法赋予的权力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宪法的尊严等等缺憾,最终导致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以失败而告终。
  • 论文
    王志清
    2008(8): 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艺批评和批评家的堕落已经是显在的事实,而对文艺批评与批评家的拯救却屡救屡败。造成批评与批评家的堕落最主要原因是,当下批评环境的"恶劣"。而所有的"拯救"往往注目于批评家的个人"素养",却不在批评生态的改善上着力。笔者以为,批评生态的改观其实最容易不过,就是需要媒体敢动真格的作为。
  • 论文
    倪振峰
    2008(8): 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宗庆后个税案涉及金额约3亿元。社会各界尤其是法学界对宗庆后个人所得的定性归类、宗庆后的行为是否构成"偷税罪"、宗庆后"补缴"欠税的定性等存在较大争议,本文试图对这几个问题做出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
  • 论文
    高民政丨姜崇辉
    2008(8): 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社会的深刻变迁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传统政党管理理念开始向现代政党治理理念转型,以实现政党现代化为目标的"政党再造",已成为维系政党自身可持续发展理性选择的必由之路。政党再造包括:以制度创新为动力,再造社会化政党;以争取人心为导向,再造竞争型政党;以组织革新为平台,再造效能型政党;以网络技术为手段,再造信息化政党;以信息社会为契机,再造学习型政党。
  • 论文
    罗峰
    2008(8): 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现阶段,中国执政党社会整合的推进有利于社会和谐关系的生成,它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极大的理论关联。在执政党的社会整合中,制度整合是基础性手段,它既是执政党依法治国方略的具体实践,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基本路径。在制度整合中,十七大报告提出的相关制度,如民主权利保障制度、法律制度、司法保障制度、公共财政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 论文
    朱贻庭丨赵修义
    2008(8): 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化认同所要回答的是"我们是谁",它是凝聚这个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是民族共同体生命延续的精神基础,因而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最深层的基础。积5000年文明史而形成的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发挥出了巨大的精神力量,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正视和珍惜并努力丰富和升华自己的"文化认同"。
  • 论文
    葛红兵
    2008(8): 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汶川救灾,捐赠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捐赠规模空前,但捐赠过程中也存在诸多不和谐因素。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捐赠观,捐赠要以自愿、无功利、不攀比为原则,捐赠行为要合理合规。当下我国应鼓励各类民间慈善机构的发展,建立捐赠者和受赠者之间多层次、多面向的沟通桥梁,提高捐赠效率,提升捐赠价值。
  • 论文
    杨伟宏
    2008(8): 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风险社会的出现是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它具有不确定性、全球现代性、责任不明性等普遍特征。我国现代化过程中,社会风险的根源和特点互为表里,主要表现为历时态风险的共时性存在、结构性风险的过程化表现、复合型风险的并发性出现、累积性风险的突然性爆发。在探明我国社会风险成因与特点的基础上,应立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树立现代风险意识,强化责任政府职能,重视社会政策建设。
  • 论文
    沈新艺
    2008(8): 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建设社会主义的住房保障体系已经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我国现阶段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中面临的主要困境是政府和市场处于一种双重缺位状态,有效发挥二者的积极功能是我国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基本出路。
  • 论文
    王向民
    2008(8): 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和社会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会作为沟通国家与社会的重要社团,其功能更为突显而急迫。工会的功能发挥依赖于工会的意识状况和行动能力。从当前状况看,工会的权利意识是相当明确而清晰的,工会的行动也是理智与理性的。这种状况表明中国工会已经具备了沟通国家与社会的能力,其功能的重启并不依赖于自身的成熟,而仰赖于现实政治活动的空间。
  • 论文
    张尔升
    2008(8): 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虽然过去了140年,但迄今仍然是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理论基础。不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剩余价值的创造、表现形式、分配都发生了根本变化,剩余价值学说面临着诸多现实的挑战。当代人应该创造性地去理解剩余价值学说。
  • 论文
    许有伦
    2008(8): 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是劳动创造价值。商品价值论的基本内容是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格。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内容。针对有关价值理论的诸多争论和低效研究,本文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出发,试对劳动价值论、商品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提出一些新观点,供学术界参考。
  • 论文
    贺善侃
    2008(8): 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一个世纪,领导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我们可从领导理念、领导方式和领导角色三个维度考察领导理论的创新。在领导理念上,经历了一个仅专注于领导者自身的封闭的领导观向一个逐渐重视领导者身处的生态环境的开放的领导观转化的逻辑进程。从领导方式维度看,一个世纪以来的领导学理论经历着一个从眼睛向上的、以伟人领导观作指导的领导方式向眼睛向下的、以平民领导观作指导的领导方式的转换。而领导角色的创新则体现为从高高在上转向领导共享,包括目标共享、利益共享、困难共享、成功喜悦共享;从追求"个人冠军"到旨在团队获胜;从居高临下解决问题转向敢为人先,与大家一起共同开创美好的前景。
  • 论文
    蒋晓丽丨胡登全
    2008(8): 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汶川大地震报道,极大地提升了中国传媒的国际公信力。传媒界应该以此为契机,主动消除以往与外国媒体之间的"刻板印象"。在此基础上,重视突发事件的报道,坚持独立自主的报道立场,构建完善的传播体系,把握好文化的"再嵌入"和"脱域"的平衡,从而提升中国传媒的形象和国际公信力。
  • 论文
    李瑞清
    2008(8): 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处于国弱民穷的近代中国的严复,从东西方对奢俭不同态度的比较中揭露了中国传统黜奢崇俭观的保守性。在对中国传统"黜奢崇俭"伦理观和中国近代"黜俭崇奢"思潮的反思与批判中,严复提出了全新的奢俭观。严复的奢俭观不但在近代社会具有重要启蒙作用,在当代中国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 论文
    沈飞德
    2008(8): 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中国的口述历史取得了丰硕成果,产生了广泛影响,但学术界对口述历史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仍有两种不同的倾向。由于史学研究方法的改变和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档案开放和公布的滞后与当代史研究的日益深入、"资政育人"的社会功能和认识历史的迫切需求等原因,使我国的口述历史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口述历史发展中必须注意提高认识和改变观念、加强队伍和学科建设两个问题。新的史学革命终将由口述历史的充分发展而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