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09年 第12期
    出版日期:2009-12-01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浦兴祖
    2009(12): 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代议机关内部的不同"院制"与不同"层次"相组合,形成了4种主要的结构样式。我国人大首先是全国人大,采行的是"一院双层"结构。1979年起,随着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建立常委会,"一院双层"结构终于拓展到了地方层面。30年来,地方人大常委会取得了可以称许的进步与绩效,但也面对着某些难题。为了推进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当从多方面着手,"用足"其制度空间。
  • 论文
    邱洪敏|郭星华
    2009(12): 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论道德恐怖主义》一文从一个不能成立的前提假设出发,构造了名曰"道德恐怖主义"的"假想敌",根源在于对道德及其运行机制的认识和理解有偏差。它混淆了道德与法律的界限;片面强调人性,没能认识到道德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规范系统,否定了职业道德、家庭道德等道德范畴存在的必要性,表现出一种"道德虚无主义"的倾向;且将道德运行的正常机制视为"非常态",否认了民间自发的道德生机的正当性。道德在社会中有其特殊的、不可取代的价值,当前迫切需要的不是"反恐",而是反对中国社会陷入到普遍的道德贫困。
  • 论文
    李松
    2009(12): 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建国后十七年,周扬、邵荃麟、林默涵、张光年等文化官员作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阐释者与实践者,通过文艺批评掌控着文艺观念与创作的方向。该文学批评群体的特征表现在批评话语的权威性、文学阅读与接受的格式化以及文学批评方式的体制化。在建国前后的身份转型中,这一批评群体既有接受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询唤"而自动驯化的主动性,又有着无法摆脱的精神焦虑。结合具体历史情境给予"同情之理解与理解之同情",可以揭示他们在驯化与犹疑之间摇摆不定的身份认同危机。
  • 论文
    2009(12): 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杨晓华|康文梅
    2009(12): 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正面临着大众文化的语境,这不仅增加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化"的难度,而且严重影响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社会政治动员的程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信度。我们必须探索有效途径,及时化解这种困境。
  • 论文
    王金玲
    2009(12): 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商业性性交易是一种古老的现象,对这一现象所做的分析为数众多,争论也颇多。借助结构主义理论,运用阶级分析和性别分析的方法,可以发现商业性性交易内部依然存在"富买穷卖"的主体阶级格局和"男买女卖"的主体性别格局,进而证实今天商业性性交易内蕴的阶级和性别的不平等特质。
  • 论文
    夏国美
    2009(12): 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商业性性交易的普遍蔓延,令我国的决策陷入了道德原则和法律原则冲突的两难困境。而决策的两难不仅对商业性性交易现象的控制带来了困难,而且对艾滋病传播的控制造成了障碍。造成决策两难的关键在于,商业性性交易用表面上的平等掩盖了实际上的男女不平等。大量事实证明,女性卖淫主要起因于弱势和被迫,并非真正的自愿。而男性嫖娼则主要是利用强势对女性实施性胁迫或性暴力,具有犯罪构成的主观动因和侵害客体。因此,解决决策两难的出路在于将现有以打击卖淫为主的法律转变为以打击嫖娼为主的法律。这不仅可能提升现有法律体系的合理性,而且对反腐斗争具有深远的意义。
  • 论文
    张明军
    2009(12): 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存在着理论的前瞻性、全局性、公益性与实践主体关注目前利益实现的内在张力。因此,探索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以中国共产党个体党员的两重性为逻辑起点。在现代政治学结构功能理论的指导下,构建保持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制度体系;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指导下,构建中国共产党个体党员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激励和监督制度。
  • 论文
    蒋逸民
    2009(12): 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大学毕业生成为我国就业压力最大的人群。政策制定者要高度关注大学生的失业问题,未雨绸缪,防范由此带来的潜在社会风险。虽然保持经济增长很重要,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就业水平,但是在当前严峻的形势下,社会经济政策要更多地向就业倾斜。
  • 论文
    于淑文|李百齐
    2009(12): 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关系到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能否实现,因而应加快推进。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应先于全国建立起较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但这一工作目前还存在较大差距和不少障碍。社会保障的公共品属性决定了其必须由政府承担主要的费用支出。完成这一任务需要沿海地区各级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并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努力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 论文
    汪和建
    2009(12): 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内生于关系交易的两个特性,即工具化他人和差等性给予,是决定生产网络建构的根本力量。通过对一个关键性个案的观察和分析可得,这两个特性分别通过构造工具性互惠交易和义务性互惠交易,实现生产网络的建构。这使得我们得以对中国人何以可能创建独特的网络生产方式,作出一种基于自我行动逻辑的理论解释。
  • 论文
    魏明杰
    2009(12): 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全球环境持续恶化的原因是国际环境法缺乏保证执行、遵守和争端解决的有效手段。国际环境法律责任在主体、调整范围、适用领域、归责原则等方面的巨大发展,强化了国际环境法的效力,彰显了国际环境正义,使得环境领域的国际条约得到遵守和有效实施,弥补了传统国际关系理论和国际环境法理论的缺陷。国际法院判例和国际社会法律实践都证实了国际环境法律责任对全球环境治理的作用。
  • 论文
    朱林兴
    2009(12): 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1988年8月8日,上海虹桥开发区26号地块有偿出让最终尘埃落定,这是上海乃至全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试点取得成功的重要标志。城市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取向是,土地资源配置方式由市场机制取代行政划拨,变"三无(无偿、无限期、无流通)"为"三有(有偿、有限期、有流通)"。20多年来,上海国有土地使用制度在变革中不断前进,城市国有土地市场日趋完善,基本实现了土地资源资本化和土地资源配置市场化,促进了上海城市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但是,今天,由于诸种原因,上海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亟待处理好至少四对关系。
  • 论文
    戴星翼
    2009(12): 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最近,我国许多城市宣布要推进低碳城市建设,国家也致力于在一些城市开展试点。但须承认,低碳城市理论和方法论架构依然是不清晰的,由此导致实践中常有无从下手之感。隐含碳和流量碳的引入,可以让我们更为客观地判断"真实的"碳减排能否实现。从根本上而言,低碳城市的最大障碍也许是人的贪婪和城市发展对高速度的无止境追求。我们需要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生态文明。
  • 论文
    华伟|侯雨茜
    2009(12): 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至今一年有余,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率先反弹带动了相关产业链条的发展。在火爆的房地产市场中,央企、上市公司踊跃争夺地王;开发商大量囤地,赚取暴利。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还在于房地产市场的回暖导致企业逐利预期增强,房价上涨带动地价上涨,又反过来进一步推动房价上涨,使得这一循环不断延续,最终在土地这一生产资料上极端地反映出来。当前,疏堵兼顾是应对之策。
  • 论文
    叶书宗
    2009(12): 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30年前,苏联为谋求世界霸权,实施前出波斯湾的南下战略,将控制的目标锁定阿富汗。在频繁制造阿富汗政变仍不能得手之后,孤注一掷,以"应阿富汗党和国家的领导集体请求"为名,大举出兵侵入阿富汗。苏共中央领导既高估自己,又错误估计客观,以为可以轻而易举地拿下阿富汗,结果陷入了阿富汗战争的泥潭。九年的不义之战,且不说给阿富汗制造了深重的灾难,即使对苏联自身来说,也是耗糜财政和生命、腐蚀心灵、四面楚歌,成了苏联剧变的先兆。苏军从阿富汗撤返,回国竟然是为苏联送葬。
  • 论文
    程念祺
    2009(12): 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汉代皇权与相权关系的演变以及监督权的实施典型地反映了中国古代集权、制衡与监督之间关系的基本特点。就总体而言,西汉在武帝之前,皇权与相权之间,是有制衡的;而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之间,也是有制衡的;西汉的中央集权,正是建立在这样的权力制衡的基础之上的。武帝削弱相权,首先是使皇权与相权之间的制衡被消解了,遂使郡一级权力成为皇权的直接延伸。集权过度,导致对权力的制衡与监督失效,由此造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失控,最终是国家对整个社会的失控。两汉以后的官制甚重制衡。首先是中央对地方的制衡,其特点是将地方的事权,不断收归中央。而制衡的另一方面,一是将相权不断分解,二是将中央各主管部门的事权不断分解。由分权制衡造成的制度上的形格势禁,的确达到了权力制衡的效果;而严密的监察制度,始能于有效的制衡中发挥作用。
  • 论文
    王志明
    2009(12): 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近百年中国社会转型中,中国近现代政治不和谐主要是清代末年的政治颓势造成的。西方文明的冲击和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造成政治不和谐的次要原因,而政治势力缺乏整合力及其内卷化倾向是政治不和谐的核心原因。
  • 论文
    沈华
    2009(12): 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欧洲在强调私有的前提下提倡社会共享,而中国传统社会由于历来缺乏对私有产权的界定和保护,更偏向于一种缺乏私有前提的共享观念。中西方古代社会在私有共享观上所存在的差异,为私有共享论在中西方的不同走向埋下了伏笔。
  • 论文
    徐健
    2009(12): 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劳伦茨·冯·斯泰因是19世纪下半叶德国"整体国家"学说的最后一位杰出代表。他的社会—国家思想在德国的思想语境中,吸收了19世纪初浪漫主义"有机国家"学说和黑格尔的现代国家观,并通过对工业化时代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思考,以及德国政治现状的考察,形成一种学理综合。斯泰因的社会—国家思想,尤其是他对政府行政提出的见解,具有鲜明的现代启示意义。
  • 论文
    曹伟明
    2009(12): 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现代都市,是从人类社会的村落、集镇一路走来的,它是人类文化发展、文明进步的结晶。纵观上海的历史发展,它并不像人们通常所说的是一个由小渔村迅速崛起的城市,其悠久的崧泽古文化、福泉山文化、青龙港文化等是上海这座城市的灵魂和根基。古上海的文化高地与世博会的主题实践,是一脉相承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崧泽文化的弘扬、海派文化的创新,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 论文
    金莎
    2009(12): 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在浦东开发中,行政管理体制架构的设计、演化和调整,既为现代政府、社会构建提供了前提与基础,也为现代经济、特别是市场经济提供了政治与法律保障。南汇并入浦东,给新浦东的行政管理体制带来了更大调整和改革创新的机遇。我们需要着眼于新浦东的发展战略、发展形态、管理定位,以及亟需解决的体制瓶颈和亟需得到的体制支撑等方面,创新政府行政管理体制。
  • 论文
    范建华
    2009(12): 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今天的文学教育,已经陷入了严重的理念危机,并引起了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我们应回到文学教育本身,更新和重建文学教育理念。
  • 论文
    金幼华
    2009(12): 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转型期社会问题、功利式教育的失败以及青少年自身心理因素是青少年自杀问题的重要原因。在继续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更要强调对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外部环境的整治和改善。
  • 论文
    曹书文
    2009(12): 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在当代小说创作格局中,家族小说创作取得了可喜的收获,但这些风格不同的叙事作品却呈现出惊人的相似之处,人物性格的类型、情节故事的原型、结构形式的设置、叙述方式的创造均表现出较多的模式化倾向。这既是不同作家对同一母题原型创造性的误读,也是作家难以摆脱的艺术局限,自然也昭示出作家原创性的匮乏。
  • 论文
    龚海燕
    2009(12): 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从"新时期"至"新世纪",中国文学经历了从形式语言到文化语言的实验过程。在形式语言阶段,作家作品强调文学语言的形式意味,突现文学语言在文学叙述中的功能和作用。但从1990年代开始,当代中国文学开始尝试文化语言的写作实践。作家作品的一个基本的努力方向,就是将汉语写作与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精神状态联系起来,创作出更具有中国气派的文学作品。"新世纪"以来,"方言写作"的理论探讨和创作实践,在本土文化经验方面,又作了更为自觉的理论提炼和创作尝试,其基本特点是注重中国文化生命特色,本土经验不再是落后、愚昧的表现,而是在现代化过程中展示其困境与开掘的不懈努力。
  • 论文
    周怡倩|马尚龙
    2009(12): 1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上海租界经过100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租界文化。租界文化具有自己独特的形态和特征,这种文化样态对上海市民性格产生深刻的影响。
  • 论文
    陈怡
    2009(12): 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斯大林模式虽然曾经在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上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由于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政党自身的现代化问题,即没有适时地根据现代化的要求改革党的活动模式,找到党联系人民、控制权力的正确方法,最终导致了苏共覆亡。因此,苏共兴亡的最基本经验教训,就是共产党要始终站在时代最前列,实现自身的现代化,在执政理念、党内民主、机制创新等方面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这样才能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全面成功。
  • 论文
    曾德华
    2009(12): 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奥尔曼是美国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学派的主要代表。在关于辩证法问题的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重新解释上,奥尔曼都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探索。不过,奥尔曼始终没能澄清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唯物主义基础,而且错失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尽管他一直在辩证法这个哲学主题上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思想。
  • 论文
    郑崇选
    2009(12): 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朱眉华
    2009(12): 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李梅
    2009(12): 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任勇
    2009(12): 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