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0年 第4期
    出版日期:2010-04-01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金元浦
    2010(4): 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建设中国的世界城市,是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是在中华崛起的重要历史转折时期,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必然选择。上海世博会为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建造了一个巨大而宽阔的平台。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新世纪世界城市文明的一次辉煌展示,一次盛大的检阅,是上海城市品牌的一次华丽亮相,也是上海实现历史性跨越、走向世界城市的隆重奠基礼。
  • 论文
    2010(4): 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周尚文
    2010(4): 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对赫鲁晓夫这样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国内多数学者的观点是比较公正的、客观的,然而,似有两种极端的看法:一是坚持"大论战"的思维,认为赫鲁晓夫永远是一个反面角色;一是认为赫鲁晓夫是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先行者,"对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有着重要的历史启示和借鉴作用"。赫鲁晓夫反对个人崇拜,平反冤假错案,是政治改革必不可少的前提,在农业、工业、党政领导体制等领域都有一定的改革举措,对外政策也有所调整,但所有这些改革都带有很大的片面性、随意性和不彻底性,对原有的经济政治体制没有根本性的触动和改变。因此,可以把赫鲁晓夫称为改革者,但是一个具有很大局限性的改革者。
  • 论文
    黄敏兰
    2010(4): 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贺仲明《国民性批判:一个文化的谎言》一文全面否定近代知识分子思想启蒙运动的积极意义,忽视了知识分子爱国、救国的实践活动,也忽视了众多中外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在未进行认真研究和充分论证的情况下,文章得出了有悖史实的结论。对于中国近代史上这一重大问题应采取认真研究的态度。
  • 论文
    刘玉梅
    2010(4): 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对于传统文化,我们既不能采取固步自封的保守主义,也不能采取批判打倒的激进主义,应该是既继承又超越,"和合转生"儒家文化传统,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资源,这才是对待传统文化应有的态度。
  • 论文
    杭聪
    2010(4): 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国民对国家认同的程度决定着现代化事业的成败。国家和国民通过文化认同、政治法律认同和经济福利认同结合起来。经济福利认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 论文
    杨建华|张秀梅
    2010(4): 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社会分化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与条件,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机械整合性社会发生了全方位的分化,社会获得了长足进步。但对于社会发展而言,社会分化也有两重性,一是发挥着积极功能,属正向度的分化;二是对社会发展不利,属负向度的分化。目前中国社会负向度的分化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社会分化"不够",社会分化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二是社会分化"过度",整合不足。当今中国最需要警惕的是经济、社会和文化层面的负向度分化。经济层面负向度分化表现为断裂,社会层面负向度分化表现为失衡,文化层面负向度分化表现为疏离。我们的社会必须做出相应的、灵敏的调整,有效阻止负向度的分化,以利于中国现代性的生成及现代化的发展,进而实现我们所说的理想型社会,即高度分化与高度整合相融汇的社会。
  • 论文
    范国荣
    2010(4): 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进入21世纪以后,工人阶级内部结构的"三阶层说"逐渐被"多阶层说"取代。以中国制造类企业为例,企业内部的六种阶层之间集中生成了"本地本企业员工与农民工之间的矛盾"和"管理团队与生产工人之间的矛盾",并由此产生了关于阶层身份归属的五大悖论。要破解这些悖论,促进阶层和谐,需要简化工人阶级内部的阶层结构、融合工人阶级内部的阶层关系、不懈追求消灭工农两大阶级差别与工人阶级内部体脑两类劳动差别的目标。
  • 论文
    李斌|王凯
    2010(4): 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对于中国社会转型期社会阶层结构所呈现的"市场与国家双重资源支配体制共同作用下的‘双向并行强化’和‘双向并行忽略’的‘双峰’特征",从马克思的生产关系论,到韦伯的三位一体论,再到布劳的职业决定论,理论界还未找到一个很好的析离这一"双向并行"状态的载体。而作为中国改革的动力激发机制,财产权利转移特别是城市住房权利转移的视角,可以帮助我们有效解析这一"双峰"特征,切实描画伴随着中国城市住房体制转变所形成的以"住房权利"为基础的社会分层秩序。
  • 论文
    王立民
    2010(4): 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中国正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城市法治化是一种必然趋势。中国的城市法治化离不开普法,它是城市法治化的一条必由之路。普法有利于城市法治化,具体表现为:提高市民的法律素质、提升立法质量和促进依法治市等。在新形势下,城市法治化也对普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是:要进一步与市民的法治需求相吻合、与城市的中心工作相结合、与城市的功能定位相匹配等。
  • 论文
    吴新叶
    2010(4): 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在党的领导体制下,依法执政并非仅仅是遵守宪法和法律,还包括党内法规。迄今为止,党内法规已形成了包括党章、惩戒与监督、权利与义务、党务管理等四个层次的制度规范,为党的依法执政提供了保障。从党内法规的属性角度分析,依法执政的实现路径有:以党内法规的调节性机制实现执政为民的理念,体现社会公正;以党内法规的规范性机制限制执政行为边界,有效约束公共权力;将党内法规嵌入国家政治生活,彰显公共利益的价值追求;将"权利本位"与"义务导向"相结合,并使之内化为党内民主的生活方式。
  • 论文
    韩朝华
    2010(4): 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近一年来,关于"国进民退"的议论很热。如果根据近几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工业分行业的数据,系统考察中国经济在所有制结构上的基本演变趋势可以发现,至少在我国工业领域,并不存在普遍的"国进民退"迹象。如果继续考察推动中国经济不断民营化的基础性因素,即中国社会对发展致富和现代化的强烈追求,国有企业制度的低效和潜在福利的长期流失,恰恰是无法适应这一基本需要的。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探索源于体制创新和资源配置优化的效益增长。
  • 论文
    陈宪
    2010(4): 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服务革命在动力及其来源、要素及其利用、组织结构及其改变、商业模式及其演进等方面,都不同于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据此,可以初步地观察服务革命的意义和特征。服务革命带来了服务化的社会进化过程。从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和产业的内在机制的角度,可以发现服务化的若干特征性事实,其构成新型工业化的内涵之一,体现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高度关注、正确把握服务革命和服务化的特征与要求,根据动态比较优势的原则因势利导,推动现代产业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有赖于也有助于市场化改革的深化、企业家精神的培育、人力资源和技术创新等公共平台的建设,以及文化产业的大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 论文
    肖鹰
    2010(4): 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无论是从当下文学的创作现状还是文学批评的现状来看,陈晓明教授所提出的当下"中国文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的观点,都是无法立足的。陈晓明教授的这种无视中国文坛创作衰微现状的"当下中国文学高度论",与其倡导的"文化主体性"一道,恰恰透露了当代文学批评家的"长城心态"——对外来文化的禁锢和拒绝。我们应警惕这种批评方式,建立起有尊严的批评。只有通过重建批评的抵抗机制而重建其社会有效性,当下中国批评才能走出"我们这代人的宿命"的阴影。
  • 论文
    张光芒
    2010(4): 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我们应该关注重估当代文学价值争论背后的动因,以及话语背后的指向、观点交锋背后隐藏的思维习惯、推论方式和逻辑理路,进一步反思和清理这些年来文学研究界更为潜在的问题,甚至回到文学基本价值、当代文学与当代生活的关系等最为根本的问题上重新讨论,这恐怕才是最有意义的。这一争论现象不啻是近年来文学研究领域潜隐的许多深层次问题和潜在危机的一次引爆。它表明的是我们的文学史观的"无形",20多年来"重写文学史"热情的"无力",话语谱系的"没谱",以及文学评价标准的混乱。
  • 论文
    张颐武
    2010(4): 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对于中国文学"好得很"还是"糟得很"的讨论,正反映了新的文学格局所呈现的新面貌。关于新世纪中国文学价值的讨论当然有其意义,但首先需要的是对文学形态和格局的再认知。没有这种认知,我们的评价往往缺少必要的条件。中国文学所经历的一切和"新世纪"中国的发展息息相关,对于这些变化的深入思考应该成为我们探究的新焦点。
  • 论文
    陈锡宝|朱剑萍
    2010(4): 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由于存在认知差异、制度缺失和利益作祟等不利因素以及由此产生的弱化、应付和抵触现象,使得校企合作效果得不到彰显。对此,政府要全方位进行协调,学校和企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要积极寻找利益结合点,共同实现校企合作,以达到社会多赢。
  • 论文
    金大陆
    2010(4): 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上海市在"文革"期间,根据国家的战略方针,一直将粮食列为国家战略物资。市革委会和粮食主管部门在"非常时期",采取了两项举措,一是"节约用粮",一是"打击投机倒把"。其教训颇值得反思。
  • 论文
    朱林兴
    2010(4): 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