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1年 第12期
    出版日期:2011-12-01
      

    论文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陆南泉
    2011(12): 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今年是苏联剧变20周年。20年来,中国一直在总结苏联剧变的深刻教训,去苏联化,摆脱斯大林—苏联模式的束缚,从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亦出现了一些问题。在此背景下,我们应该冷静下来,进一步深入地、认真地思考一些问题,这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苏联剧变的根本性、深层次的原因,是由于斯大林—苏联模式长期未能进行根本性的改革,这种社会主义路径已走不下去了,已走入死胡同。基于这一基本看法,当前我国应着重思考的问题与吸取的教训有:一是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不断地改革才能发展,不改革只能是死路一条;二是在改革经济体制的同时必须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三是如何认识改革要坚持正确方向的问题;四是正确认识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五是要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发展方式能否顺利转变,说到底取决于经济体制的改革。
  • 论文
    胡伟
    2011(12): 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以科学发展观建构科学党建观,需要强化执政党的民主建设。中国共产党必须把民主政治贯彻到国家建设和自身建设之中,制定执政党的民主建设议程,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进行顶层设计,规划中国民主政治的目标、模式、战略和路径,制定民主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渐次实现中国的民主化。其关键是把民主政治发展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有机统一起来,以党内民主拉动国家民主或人民民主,最终实现国家制度层面的民主化,建构中国的民主政治模式。
  • 论文
    俞吾金
    2011(12): 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并不是相互外在的关系。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现实的一个组成部分;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又蕴含着对整个现实的反思。总之,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是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关系。
  • 2011(12): 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 论文
    陈国战
    2011(12): 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好生活"应该既包括好的个人生活,也包括好的公共生活。发起关于"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好生活"的讨论,并不是想要为个人生活制定出一个统一的标准或模式,而是为了呼吁人们关注当前社会公共生活的危机。当前公共生活危机的深层根源在于公共事务不透明、公众的知情权得不到保障。它最深刻的影响在于培养出一种政治冷漠、过度迷恋个人生活的自恋人格。
  • 论文
    周敏凯
    2011(12): 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民主集中制原则是列宁提出的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许耀桐先生将有关民主集中制原则的理论与实践类型进行了分类解读,主要将其分成四种类型,并逐一评析,有一定的说服力,但是有些论点值得商榷。解读民主集中制原则应该全面,不仅需要理论概括,还需要联系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实践形态加以深入解析。民主集中制原则在苏共的实践中与"文革"之前中共的实践中都存在偏差,需要认真记取历史教训。纠正实践偏差,关键在于不断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建设,保障党员在党内的主体地位,这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
  • 论文
    张剑
    2011(12): 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卫汝贵是甲午战争期间唯一被朝廷处斩的实授总兵,有学者著文认为他被杀系冤案。其实,卫汝贵在平壤之战中虽立有战功,但亦负有"城池失陷"之责。刑部定谳"斩监候",理由虽大多不合实际,不是苛求就是"捏造",但其被处斩最重要的原因是所统盛军军纪败坏却毫无异议。卫汝贵被杀虽有朝廷主战派、主和派政争,对日作战全线溃退,朝廷要"杀一儆百"等原因,但归根结底还是他自己平日待兵寡恩所致。
  • 论文
    谢遐龄
    2011(12): 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当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明确,具体目标却并不是很清楚。价值体系属于精神,不属于物质世界;但又客观存在着,不能归属于主观世界,因而必定有第三世界——客观知识、客观精神世界。确认第三世界,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言,是须依据的重要哲学基础。价值体系要落实到言行,言、行皆有意义,意义成体系,诸意义体系构成意义世界。意义世界属于第三世界,随时代演进变迁着,核心价值体系在意义世界中是相当稳定的成分,这就意味着核心价值体系是已有的,并实现为每个社会成员的文化存在,构成其本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性当是:它具有鲜活性,大众性,日常性,崇高性,社会主义性质。核心价值体系是价值体系之网,须民众喜闻乐见、植根于人性,属于天经地义,其条目字数不宜超过10个,须经由长期反复研讨、实践逐步形成,建议条目方案为"仁义礼知忠敬诚信"。践行核心价值体系的最终目的是,化为每个社会成员的文化存在。"入心"、"成体"是践行核心价值体系的两个基本环节,在此特别提请在"入心"环节关注情感能力、在"成体"环节关注礼制及建设现代礼制之必要性。
  • 论文
    孙抱弘
    2011(12): 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30多年前,"潘晓讨论"揭开了当代国人理想"失落"问题讨论的序幕,由于认识水平、文献资料和学科视野等历史的局限,问题的探讨往往就事论事难以深入,而"失落"的现象及其后果却日益凸显。对此,应引入当代多学科的研究成果,从理想的工具性异化、认识的片面性和文化的基因性等多个视角追寻其深层次原因,进而提出在理想的现实主义和现实的理想主义的互动中,重建"现实的乌托邦主义"之理想。
  • 论文
    张春美
    2011(12): 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互联网在中国快速发展,正在成为传播社会文化、实现国家利益的新型战略工具。网络空间的涌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了新环境;网络新媒体的运用,为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的信息化提供了新工具;网络文化的发展,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新桥梁。互联网境遇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将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供新思路。
  • 论文
    王军
    2011(12): 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是非观涉及事实与价值两个层面。健康的是非观对个人、社会与国家都有重要的意义。国人是非观的迷失表现在诸多方面,其原因除了传统是非观的缺陷之外,还有经济、文化等原因。要重构健康的是非观,必须在检讨传统是非观的基础上,从制度、教育、文化等多方面入手,还需要政府、社会与个人共同参与。
  • 论文
    全永波
    2011(12): 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利益关注的危机治理范式需要从利益层次视角对区域公共危机治理网络进行解构,分析危机治理中各主体的利益需求,通过加强区域危机治理的政府间联系、构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间的伙伴关系,发挥各治理主体的动能,形成一种区域性危机合作与协调治理的有效模式。
  • 论文
    张菊枝|夏建中
    2011(12): 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区别于社会冲突的"社区冲突"应该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特的研究领域。借鉴西方城市社区冲突的理论积淀,对中国城市社区冲突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运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中西方的基层社会在类型划分、权力结构等方面的差异,为城市社区冲突研究的中西方对话提供了可能。中国普遍存在的"社区参与不足、社区冲突却很多"的现状,是一大"中国特色"。真正破解制约我国和谐社区建设的社区冲突难题,需要不断进行理念和制度创新,从理念上克服"谈冲突色变"的恐惧心理,推进社区自治的体制建设,促进社区参与,有效提高国家公权对社区冲突"制度化"的整合能力,引导更多的社区冲突在社区层面上解决。
  • 论文
    秦钠
    2011(12): 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社会转型期是一个国家迅速崛起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一个经济和社会发生深刻变革,民生问题凸显的挑战期。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目标,明确了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立足民生,充分满足社区民众的学习需求;倚重民众,"自下而上"推进社区教育内涵建设,是构建学习型社会,全面提高社区民众的道德素养和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 论文
    叶青
    2011(12): 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假错案对当事人的权益、对法律公正、对公共信任的冲击很大,影响很坏,已成为公安司法机关的死穴。从理论上讲,冤假错案的发生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更有司法体制上的原因。深化刑事司法体制改革是遏制冤假错案发生的重要举措,必须引起立法界与司法界的高度重视。
  • 论文
    王志平
    2011(12): 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历史逻辑看,编制、统计和发布消费价格指数的首要目的,并不在于反映整体经济通货膨胀的程度,而在于反映消费价格变化对居民特别是普通工资收入阶层的实际收入水平的影响。鉴于通货膨胀压力之下生活遭受影响相对最大的是低收入群体,有必要编制反映不同收入群体的分类消费价格指数,以使社会保障和救助工作更加科学、合理和规范。
  • 论文
    汤玉枢|黄江东
    2011(12): 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工作场所知情权是人权在劳动领域的延伸,是现代社会大生产条件下保护劳动者健康与安全、实现劳动权利的前提和基础。以劳动法确认劳动者享有工作场所知情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社会正义在劳动领域的具体表现,是完善我国劳动法、切实维护劳动者健康与安全的关键。
  • 论文
    汤玉枢|黄江东
    2011(12): 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工作场所知情权是人权在劳动领域的延伸,是现代社会大生产条件下保护劳动者健康与安全、实现劳动权利的前提和基础。以劳动法确认劳动者享有工作场所知情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社会正义在劳动领域的具体表现,是完善我国劳动法、切实维护劳动者健康与安全的关键。
  • 论文
    谢福泉
    2011(12): 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探索企业能否开展破坏性创新以及开展破坏性创新的影响因素,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具有战略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通过对在位企业和后发企业两类企业开展的破坏性创新的特点做比较分析,可以建构破坏性创新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形成一个统一的研究框架。
  • 论文
    冯建军
    2011(12): 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高考中,向农村学生适度倾斜,是对他们的一种正义补偿,符合考试公平的原则。我们要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农村学生在高考中的最大利益,改善农村学生的家庭背景因素,全面提升他们在考试中的平等竞争能力。
  • 论文
    熊丙奇
    2011(12): 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围绕自主招生改革的争议声一直不断,其中最集中的议题是,自主招生是否扩大和伤害了农村考生的高考公平。事实上,自主招生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但是在实践中也出现了异化和困境,如多元评价、多元录取被误解为多渠道录取,将自主招生与统一高考、集中录取嫁接,没有同步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等。
  • 论文
    托马斯·比比|都岚岚
    2011(12): 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尼采将古希腊悲剧视作酒神和日神精神相结合的艺术品。阿波罗梦幻般的祥和、光辉的世界与狄奥尼索斯狂乱、迷醉的世界在古希腊悲剧中得到完美结合。生命短暂易逝、现实残暴凶险,无论对初识世界的古希腊人,还是对惶惑不安的现代人而言,艺术都是人们转化恐惧、寻求安慰的重要媒介。艺术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它激发了被简化了的世界的表象。凡是在生活中饱尝艰辛的人,都需要这个表象,这便是艺术的慰藉功能。作为超经典的世界文学,无疑更具备这种慰藉的功能。
  • 论文
    龙云
    2011(12): 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全球化时代必然带来文学和文化的"同质化"和"异质化"之间的对立和互动。在多元文化的语境中,边缘群体往往由于受制于西方主流群体的霸权意识而处于被动的境地,文化身份也在思想偏见的作用下被"妖魔化",逐渐失去本土特色。文学伦理批评在伦理层面促进精神互通性来实现文化的交互性,为边缘群体身份的重新认同和建构指明"去妖魔化"的路径,并将文学研究推向一种对人文精神的普遍关注。
  • 论文
    程念祺
    2011(12): 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穆藕初先生成功创业的真正鼓舞人心之处,乃在于创造了一种合乎世界潮流的经济组织。先生对中国的"有钱人"是失望的,而自认为是"新式资本家",却仍难免"生意人"之诮。在文化上,先生强调"国学根柢既深,方能吸收他国精华"。在国民性改造方面,先生尤强调责任心和公共心,以及科学思维方法的养成。身处动荡之世,先生对国际国内的大势,不仅见解深刻,而且有非常准确的预见。先生清而不耀,和而不流,真正是极高明而道中庸的人物。先生一生,曾两次出任国民政府高官。惟有"傲骨",而不能"合时宜"。
  • 论文
    李国娟
    2011(12): 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汉武帝外儒内法的政治模式蕴含着日益凸显的儒法之争,昭帝时期的盐铁会议是汉代儒法之争的集中体现。会议双方从是否取消盐铁官营等具体问题出发,围绕义利、王霸、德刑、本末等问题展开激烈辩论。会议实质上是儒法关于儒学意识形态有效性的一场论争,是儒学进一步实现意识形态功能的重要环节。
  • 论文
    方玲波
    2011(12): 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为了保持足够的审美自律和审美空间,审美活动拒绝和反对日常生活世界的物化和庸俗化。审美对日常世界的批判性,可以使人们摆脱日常生活的束缚,克服社会的功利性障碍和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模式,使人和自然能找到协调一致的审美状态;它能够培养人的高尚的情怀,使人保持一种健康、平和的心态。审美是克服信仰危机,走向自由王国的重要途径。
  • 论文
    韩昇
    2011(12): 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王雯捷
    2011(12): 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翌易
    2011(12): 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