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2年 第2期
    出版日期:2012-02-01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温铁军
    2012(2): 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奥巴马不可能把美国目前这种被主流称为经济结构"高度现代化"、实质却是过度泡沫化的金融资本经济再改回为制造业经济。金正日领导下的北朝鲜虽然遭遇饥荒,也不可能把已经超前现代化的农业和过度城市化的人口结构再改回为原来状态。就此而言,在求助于洋、求助于城都无济于事的时刻,求助于野、求助于农或许是一个国家获得转机的重要基础。世纪之交的中国出现的第一个重大变化是生产过剩———产业扩张遇到了资本主义的一般内生性矛盾;继而是金融资本异化———顺应这种内生性矛盾的、与货币化加快随之而来的规律性结果。而第二个重大变化是,发生了社会结构的或者说阶级结构的变化,即在社会最大基础———小资产阶级成分的小农(简称"小资")之上,因为拥有了3亿多人口的中等收入群体,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中产阶级(简称"中资")国家,产生中资向大的垄断资本要权的斗争过程。而中国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是,一定得保住小农作为小资的地位,或者说保护小农土地不被外部资本抢占。而唯一可行的路径是,尽可能帮助他们形成足以与外部主体对等谈判的农民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 论文
    乐黛云
    2012(2): 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进入20世纪以后,社会变化越来越目不暇接、光怪陆离。在这种难以控制的急剧变化中,我们更需要研究传统,研究传统的变异性和持续性,研究传统在跨文化对话中的发展,使传统不至于像马克思所说的那样,成为我们的思想和生活的负累,而能成为一种积极力量,推动人类精神世界的创新,推动人类走向更合理、更美好的社会。中国文化传统在这个过程中无疑将为建构人类新的精神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 论文
    周晓虹|方文|冯婷|沈晖|连连
    2012(2): 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王建疆
    2012(2): 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代中国美学的发展在1950年代和1980年代以来出现过主义的喧嚣。1950年代的主义之争具有政治化、低层次的特点;1980年代以来的美学上的主义之争,却是西方美学各种主义在中国舞台上独领风骚,而中国美学沦落为看客的窘境。造成这种窘境的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深入透视,在主义喧嚣的背后,却是中国美学的主义的缺位。主义之于美学思想和美学流派的建立至关重要,也与文化强国的战略密不可分。
  • 论文
    姚中秋
    2012(2): 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儒学是一种关于人间合理秩序的整全性理念体系,而其关于政治架构之设想大体为宪政主义。通过借助现代社会科学,疏解《孟子.离娄上》前十四章,从义理角度对儒家之仁本宪政主义方案略作申述,可以发现,孟子之仁政并不是今人所理解的基于君之单方面意愿的道德之治;而是以宪政主义的复杂治理架构为其唯一正当而可行的实现形态。?
  • 论文
    艾奕
    2012(2): 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农民工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见证人和建设者,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从基本权益的实现程度上看,农民工是生活在城市边缘的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没有得到充分落实。保障农民工权益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标志。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缺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相适应的反映,是劳动异化的表现,违背"以人为本"的要求。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焦点问题之一。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我国需要以维护全体公民的权益为根本原则,逐步建立严密的法律体系,将社会保障纳入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从而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保障机制。
  • 论文
    沈关宝
    2012(2): 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如果以"亦工亦农"群体、农民工和失地农民三类人群为界标,可以将中国城市化划分为三个阶段。在小城镇发展阶段,城市化的动力源自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集体性生存需求,但这部分人口由乡村向城镇的转移是不完全的,人口的兼业和可逆性是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推动农民工这股洪流的动力则是城乡之间生活水平的差异和农民工个体的求富欲望,城市化的主要问题是农民工在城市的社会地位低下和生活条件差,他们并不认同城市是自己的家园。而关于失地农民,最为关键的仍是失地农民的市民化问题。政策性歧视消除之日,乃是中国城市化健康发展之时。
  • 论文
    李秀香|章萌
    2012(2): 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农业气候危机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粮食安全危机和发展潜力危机等。这些危机若得不到控制,由此而生发的生态、经济、社会等危机甚至战争威胁,将逐步逼近现实。而农业自身的过度垦殖、放牧、贸易等发展方式也应对气候危机承担重要责任。为此,要尽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气候智能型"发展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可持续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更高目标地提升国家粮食生产层次和粮食安全水平。
  • 论文
    高帆
    2012(2): 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理解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逻辑,对精准地认识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1年10月中国在四省市进行自行发债试点,为理解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提供了一个契机。此次地方自行发债试点就短期而言,主要是拓宽地方政府的资金来源渠道,从而形成对土地财政和隐性负债等原有财政平衡方式的一个局部"替代"。但就长期而言,此次试点更具有制度探索的深层意蕴,即借助于地方举债的透明化促使地方政府权利和责任对称,从而在有效提供公共产品的背景下为中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有力支撑。然而,要充分凸显地方自行发债的融资机制和制度探索的双重功能,仍需付出持续的努力,当前的地方自行发债试点也具有非常显著的渐进特征,未来必须通过系统化的体制机制完善来为地方债的常规化和长效化提供制度保障。?
  • 论文
    伏玉林
    2012(2): 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制度扭曲和结构失衡是引发地方政府债务困境的主要根源。从表面看,地方财政不透明、政企不分和银行风险意识薄弱引起了地方债务风险;从更深层次看,地方债务困境反映了宏观结构失衡背景下,需求管理政策快速转换对制度扭曲的放大作用。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应从制度层面着手开放产业并约束地方政府行为,以消除债务隐患:通过产业开放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高劳动收入份额,扩大消费需求;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消除地方政府资本性支出的逆向激励,促使地方政府转变职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开放金融业,以竞争机制强化银行的风险约束;提高地方政府预算编制、执行的透明度,强化预算管理和问责约束,降低制度外支出和或有负债的不确定性。
  • 论文
    庞大鹦|陆南泉
    2012(2): 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12年俄罗斯总统大选的背景是"统一俄罗斯"党在国家杜马选举中遭受重挫、俄罗斯民众大规模的抗议活动挑战执政当局的政治权威、全面现代化战略对俄罗斯政治生态产生重要影响和俄罗斯政治转型进入新阶段。此次总统大选是在俄罗斯进入了苏联解体后新发展阶段的背景下进行的,调整与改革将是未来新发展时期的主旋律。加强政治竞争性的政治诉求前所未有;致力于变革的竞选策略前所未有。就前景而言,普京再次当选总统没有悬念,这主要是因为自由民主派的社会基础薄弱、短期内反对派政治实力上升空间有限和普京的政治社会基础依然牢固。一旦普京当选,不论"普梅组合"能否维持,不能低估梅德韦杰夫的价值观对俄罗斯今后发展道路的影响。
  • 论文
    艾英
    2012(2): 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俄罗斯全方位的制度转型中,文化政策的变道彻底改变了社会文化的面貌及其发展轨迹。文化在摒弃苏联文化的意识形态模式的同时,其服务于现代化强国目标的政治功能得以形成,民族传统文化的社会功能得到焕发。虽然,俄罗斯文化走向了多元化发展的新时代,但是诸多的文化现实问题,却是俄罗斯新文化建设需要长期面对的课题与考验。俄罗斯文化政策的转轨给予我们深刻启示。
  • 论文
    王洪才
    2012(2): 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教育成败衡量有多个维度,而社会满意度则是一个根本性指标。当下社会对教育不满集中在教育公平机制的失却。失去公平的教育容易诱发人们的教育焦虑并导致教育的急功近利行为,甚至还会滋生教育腐败行为,最终会导致学生人格发展的扭曲,直接表现为升学大战高烧不退。升学大战愈演愈烈表明教育治理的缺位,进行教育治理呼唤吸引社会参与。社会参与治理要求发挥教育专业精神以增强教育行业自律,如此才是教育治理的根本。实现教育治理就是要切断教育功利主义的联动机制,保护教育的内在追求,使教育回归本位,承担理想人格塑造的使命。无法担负社会重托的教育将是失败的教育。?
  • 论文
    高小康
    2012(2): 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代文明日甚一日增长的身份焦虑和对于毁灭的预感,将逐渐摧毁进化论的乐观和文明社会的傲慢。在这种背景下,放弃贪婪的扩张而转向收敛、节制、精细的内卷化传统乡土式生活方式将是未来人们不得不服从的趋势。对乡土文化的归属感不仅是留守乡土的农民和他们在外漂泊的亲属"农民工"的精神家园,也将成为当代都市人的精神需要。未来的都市文化建设中可能需要提倡的不再是"都市精神",而是植根于乡土传统的家园意识。?
  • 论文
    马英
    2012(2): 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法律现代性问题的呈现是历史演进和知识形态变迁的结果。法律现代性作为一种批判性的理性工具,在其自我确证、自我展现的过程中,孕育了自己的对立面,弱化了自身的批判力。因此,重塑理性体系,恢复法律现代性的批判力,成为我们的历史使命。
  • 论文
    顾莺
    2012(2): 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学生的政治参与对于推动政治转型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与政治的纽带在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信仰以及政治行动间逐层递进发展。如何有效鼓励学生成为引领社会发展和政治发展的精英群体,营造"学生"与"政治"的良性互动关系将是执政党和政府面临的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