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本刊特稿
  • 本刊特稿
    李泽厚
    2016(9): 4-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各种层次、意义、内容大不相同的道德行为和心理,都被一视同仁地称为道德,这种道德概念的泛化使得什么是道德的讨论变得更加混乱。历史主义不同于功利主义和自由主义,它主张在具体的时空、环境、条件下对道德问题作出具体的判断和处理。中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社会变迁,农村人口大规模地进入城市,自由买卖劳动力和契约原则使个体从家庭、家族、乡里在物质和精神上都"解放"出来,日常生活全面现代化,传统家庭瓦解,家族、宗族荡然无存,所谓"三纲六纪"的传统制度和精神指归已不可能再造和复现。个体的平等、自由、独立、权利,取代了传统的关系主义和角色伦理。那么,中国的美德伦理究竟到哪里去寻找它的根基呢?只有提出情本体,重视人性情感,将关系、角色的社会伦理建构原则,转换性创造为情感、心理的塑造,才能为中国的美德伦理寻找新的根基。
  • 本刊特稿
    王晓明
    2016(9): 14-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30年间,"住房问题"成为中国社会变迁及其经济、政治和文化后果的一大聚集点。与此同时,对中国社会再生产机制中的三个子系统的认识,以"城市式居家"为核心的日常生活系统,明显不及以"维稳"为首要目标的国家政治系统和"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系统。而以"城市式居家"为核心的日常生活系统,既构成新的社会制度/结构之有效运行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暴露这个运行可能难以为继的一个最醒目的领域。在"城市式居家生活"的形成和扩展过程中,都市青年堪称最具风向标意义的群体。今天的都市青年,有两种明显不同、但并行不悖的"消费理性":一种是以自己的实际需求、经济能力和与之配合的"通行价格"为标准展开的消费行为;另一种则主要以宏观风尚为导向,包括主流价值观、政治和经济大势、支配性的生活方式、不同层面和场域的集体氛围等,二者合力形成一种弹性很大的"心理价位感",楼市便是凸显这一消费的最醒目之处。在两种消费理性的背后,是两种范围更大的精神状态:有时候,在有些事情上,能够清楚把握,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也知道该怎么做;另外的时候,在另外一些事情上,又很茫然,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看见别人忽然"跑"起来,就不由自主跟着跑……对于都市青年而言,"家"和"居家生活"是一个帮助他们整理自己的——至少大部分——生活经验、建构人生意义的主要场所,但单面内缩的"个人",却愈益成为居家生活的主角。都市青年的实际感受和他们对这感受的主观理解之间,存在多样的差异。这些差异中极大的部分,密布于更为基础的感觉及其自我体会的层面,在受制于直接的政治经济因素影响的同时,也深系于今日中国人的心智结构的变异。"城市式居家生活"正是中国社会和身心矛盾的一大箭垛,并有极大的可能成为这些矛盾扩展和爆发的"尾闾"。
  • 本刊特稿
    杨国强
    2016(9): 22-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圆桌会议
  • 圆桌会议
    赵修义, 朱贻庭, 邓伟志, 余源培, 陈卫平, 高兆明, 吴新文, 陈新汉, 顾红亮, 付长珍
    2016(9): 35-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陈学飞, 叶祝弟, 王英杰, 熊庆年, 龚放, 胡建华, 秦惠民, 陈洪捷, 施晓光, 刘海峰, 董云川, 马陆亭, 卢晓中, 周川, 樊秀娣, 王鸿
    2016(9): 59-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学术争鸣
  • 学术争鸣
    阿列西·艾尔雅维茨, 徐薇
    2016(9): 75-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如果说几十年前,西方的文化对抗和竞争主要出现在美国和欧洲(特别是法国)之间,那么现在有一个全新的竞争者参与其中,它就是中国。今天中国独有的特征是它的美学家、哲学家(或者至少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感觉到了亟需对抗西方的影响,因此现在要求大力发展中国美学、哲学等人文学科,宣布他们的重要地位。王建疆教授在批评中国学术界面对西方学术界的实践和地位所频繁采取的从属姿态的同时,也清楚地认识到与西方交流、合作和分享的迫切需要。无论对这些问题(王建疆教授的问题以及我们的问题)的回答追随什么方向,总是需要一个新的"文人共和国"把它们汇集起来。?
  • 学术争鸣
    王建疆
    2016(9): 80-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阿列西·艾尔雅维茨关于世界哲学四边形的说法,带给中国哲学、美学和人文学科一种期许。这种期许能否实现关键在于,中国哲学乃至整个人文学科能否摆脱目前"声音"的困扰而进入"语言"或"发言"的层次。要做到语言或发言,就要有自己的原创性的思想、理论和主义。如何摆脱世界哲学四边形期许带来的尴尬,别现代主义的时间空间化理论和发展四阶段理论对此作了回答。艾尔雅维茨的世界哲学四边形期许正面临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的悖论,走出这一悖论的关键在于中西马我格局中"我"的原创和成就。别现代主义是在多元混杂的现实中的自我原创主义、自我调节主义、自我更新主义、自我超越主义和实事求是的兑现主义。?
  • 时事观察
  • 时事观察
    桑玉成, 周光俊
    2016(9): 87-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改革犹如建造一座宏伟的社会大厦,需要有轮廓清晰、线条清楚的设计蓝图,也需要有先有后、有张有弛的施工进度,还需要有内外环境各类人群的适应以及可接受程度,更需要有踏踏实实稳步推进的实际进路。党的十八大标志着我国的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我们既有30多年改革开放给予我们的经验教训可以总结,又有新的使命和新的任务需要我们积极突破,因此,在这样的一个重要关口,如何绘就改革之图、确定改革之谱、把握改革之度、找准改革之路,以达成改革之"图、谱、度、路"的辩证统一,是全面深化改革获得成功的重要关键。??
  • 时事观察
    刘金海
    2016(9): 90-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结合制度和现代化含义的基础上,制度现代化可以理解为人类社会的规范体系达到了一种最新、最高和最好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制度能够促进社会有序、理性地运转。应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制度现代化:一是状态的角度。必须满足三个标准:坚持现代社会的基本原则和观念,在成本最小化的基础上实现制度效益的最大化,制度本身应该达到一种帕累托最优化状态。二是过程的角度。制度的现代化应该以市场制度为其出发点,以公共理性为其演进和优化的基础。从历史经验来看,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与西方国家不同,中国应该更加重视制度的现代化,继续推进基本制度向纵深发展,在此基础上形成整体性的制度体系。当务之急是加强法制建设,特别是政府权力的配置、规范与监督,实现国家治理活动的程序化和法治化,以此来推动制度建设的现代化。?
  • 时事观察
    何云峰
    2016(9): 96-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社会达尔文主义把生物界的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能者为王等竞争规则,简单地运用于人类社会生活,早在20世纪40年代已经被宣告破产。然而在我们的现实中,却不时有社会达尔文主义倾向的抬头。当前,发展和治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两大主题。如果没有正确的治理哲学指引,就极其容易走向社会达尔文主义。现实生活中的绩效唯一化、资源倾斜化、分类固化和歧视化、威权常态化、胜者光环化、生存自私化等现象都是社会达尔文主义倾向的具体表现形式。许多带有明显社会达尔文主义倾向的治理方略,往往不能将社会引向良善秩序和可持续发展之路,而是越治越乱,原因就在于其背后的治理哲学是错误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将竞争万能化,是极其有害的,不仅有损于社会公平,而且会人为绑架治理者。更重要的是,它会阻碍社会共识的形成,撕裂中国,不利于人类最基本的共同价值观的成功构建,因此必须给予高度警惕。?
  • 时事观察
    佟德志, 刘小溪
    2016(9): 102-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借助于信息通信技术,个体基于兴趣、爱好以及利益等原因形成聚合体系与机制。网络正在成为个体聚合的基本方式和载体,网络社群成为更为普遍的活动单位。尽管这种聚合也存在负面效应,但是借助这种聚合,个体的影响力得以上升,网络治理的动员也得以深入。与此类似,组织则跨越领域形成了复合体系与机制。从组织聚合的角度来看,国家中心和社会中心的治理模式互动、互补,形成多中心的网络治理模式,在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之间,网络治理不仅出现了结构的复合,还伴随着机制的复合,构成了网络治理的复合模式。?
  • 经济改革
  • 经济改革
    李军
    2016(9): 107-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强有力的经济研究工具的广泛运用,并没有带来经济学的真正繁荣发展。当前经济学发展存在多方面的不足:原理性经济理论没有明显进展,经济学与自然科学之间质的不同被忽视,经济问题的研究片面寻求"捷径",经济研究工具被滥用,经济学术论文出现"八股文"写作模式,时代背景的重大变化被忽略而简单套用经典理论等。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妨碍了经济学的健康发展,经济学理论远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经济学发展应回归经济学的本质要求,加强对经济原理的探究。?
  • 文化视野
  • 文化视野
    黄帅
    2016(9): 112-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文化视野
    王瑶
    2016(9): 119-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科幻小说反映的是现代资本主义所开启的工业化、城市化与全球化进程,对于人类情感、价值、生活方式及文化传统的冲击。所谓"中国性"并非固定不变的本质,而是中国文化在这一进程中与其他外来文化对话、互动、融合的产物。这造成了"中国科幻"的复杂与多元,也是其不同于"西方科幻"的价值所在。
  • 文化视野
    王峰
    2016(9): 124-1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无论在作家的观念中,还是在研究者的观念中,文学性成了科幻文学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似乎科幻文学必须具有一定高度的文学性才能成为被主流文学界承认的严肃文学。以文学史为模型的文学性谱系中,科学理论、奇异、震惊、新世界等元素不过是边缘性的内涵,抒情、想象、辞采等才是核心,但到了科幻小说这里,科学性、新奇感和震惊感才是最重要的元素和内涵,而抒情、想象、辞采等文笔形式却反成边缘。此处,我们已经看到文学性在科幻小说与传统文学意义上的小说之间存在错位甚至对垒,但其关系也并非截然对立。科幻小说不仅拓展了传统文学的内在价值,也可能通过赋予想象以新内涵,接管文学的基本性质,并且将科学幻想加入文学性质当中,从而让文学性打上科学性的烙印。?
  • 史海钩沉
  • 史海钩沉
    王春芳
    2016(9): 128-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相对其他地区而言,清代徽州社会较为稳定。这与当时徽州众多的社会组织从不同角度对社会稳定发挥有效作用密切相关。清代徽州社会组织分布广泛,类型多样,通过宗法、经济、文化等多种手段,发挥着凝聚、控制、教化、仲裁、慈善、公益、安防等多重社会稳定作用。清代徽州社会组织作用的发挥具有规模较小、自发组成、政治色彩弱等特点,其社会稳定作用之所以能够发挥的原因包括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宗族的重要作用、理学的深刻影响、徽商的支持、小农经济的脆弱性、教育的发达等。?
  • 青年论坛
  • 青年论坛
    薛原
    2016(9): 132-1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当今欧洲,多元文化是一个似是而非甚至略带贬义的词汇,它在社会各阶层中引起的对于文化入侵和文化破坏的恐惧,远远大于对文化多样性的憧憬。以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后,德国当代文艺作品中希特勒形象的塑造为切入点,分析文艺作品与"政治正确"之间的相互关系,解读文艺作品所反映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现状,管窥德国乃至欧洲社会文化价值观的变迁,可以从中得出结论:欧洲文化已经偏离多元文化并逐渐开始新的文化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