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0年 第5期
    出版日期:2010-05-01
      

    论文
  • 全选
    |
  • 2010(5): 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 论文
    雷达|李屹东
    2010(5): 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后经济危机时期,中美经济摩擦日益增多以及政治化日趋明显。中美经济摩擦政治化的本质是美国国内经济问题的政治化,深层原因是全球经济关注点由利益制造向利益分配转移,特殊原因是中美两国观念认同上的差异。但是从美国的经济结构、当前国际分工体系下的利益分配格局及中美经济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来看,美国针对中国的经济摩擦不可能无限升级。为此,中国政府一要在有节制的反击的同时,切实维护中美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二要防范美国的进一步无理要求,在区域合作基础上努力构建全球多极化的制衡体系;三要在短期内完善应对贸易争端的解决机制,并长期致力于社会保障制度、公共服务设施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 论文
    王志平
    2010(5): 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劳动者报酬及其在GDP中的占比,是初次分配问题讨论中的重要内容。就我国劳动者报酬占比问题而言,其究竟不合理到什么程度?与其他一些国家比较存在怎样的差距?对此,学界和媒体均存在统计和表达口径不一的问题。当前,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口径下的全国"劳动者报酬",通常是居民生活调查口径下的"工薪收入"的1.5倍左右。如果采用一致的方法和口径对2003年和2004年的劳动者报酬占比重新计算,2004年的劳动者报酬占比不仅没有大幅度下降,反而明显上升了(稍高1个百分点)。劳动者报酬占比下降是一个全球性现象,但发展中国家普通低于发达国家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郑新立先生建议中的"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的提法有混淆初次分配与二次分配之嫌;"用三年的时间,把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提高几个百分点"的提法,由于不太可能是一个增量调整的过程,相对不具有可行性。我们固然反对忽视和掩盖问题,也反对情绪化地看待问题。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才是考察和解决当今中国任何问题的重要指针。
  • 论文
    叶书宗
    2010(5): 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二战"后,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世界上新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先后确立起斯大林模式。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改革斯大林模式既是社会主义各国的共同历史使命,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时代要求。尽管包括苏联在内的各国,改革斯大林模式的努力都未能开花结果,但是历史不会因此而忽视它们为此所作出的牺牲。中国共产党自力更生取得革命的胜利,并根据本国国情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和共产党领导下多党合作的政权体制。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在全面学习苏联经验的同时,毛泽东也开始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但是,直到1976年毛泽东逝世,中国始终没有走出斯大林模式的误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从根本上否定了斯大林模式。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问题上,经过20年的实践,1992年6月,邓小平最终确定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终于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樊篱,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论文
    刘岳|刘燕舞
    2010(5): 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农田水利因其本身具有公益性与公共性,因而其制度设计就必须是基于"责任"的"平衡机制"。要鉴定责任与平衡农田水利中各方利益,必须依赖具有强大的统筹能力的乡村组三级组织。当前农田水利的困境在于,制度上,平衡机制被不断打破;组织上,统筹能力被不断瓦解。农田水利所遭遇的相互加剧的制度困境和组织困境,使其不断陷入失序,甚至接近崩溃的状态。
  • 论文
    邓伟志|尹中琪
    2010(5): 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社会史纵向发展的视域下,社会事实除了具有涂尔干所说的"外在性"、"强制性"、"普遍性"三个性质之外,还具有"情境性"、"可创造性"、"内在性和可选择性"、"历史流变性和继承性"等特性。社会事实不仅具有涂尔干主张的属社会、客观性的特性,还具有很强的属人、主观性的特性。涂尔干总结的社会事实性质是从一个社会历史横断面去考察得来的。我们在学习涂尔干的同时,不能忽视从社会历史纵向发展这一角度去考察社会事实,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刻、更全面地总结社会事实及其特性。
  • 论文
    王东
    2010(5): 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期,中美汇率问题之争再起波澜,人民币汇率问题必将成为中美双方今后一段时期内争论的焦点之一,人民币新一轮升值压力也将接踵而来。与此同时,人民币升值压力和美元长期战略性贬值,既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也使人民币国际化和人民币成为国际性货币的议论不断升温。如何看待和评估人民币升值压力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关系,是当前中国国际金融战略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 论文
    徐琤
    2010(5): 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不同的国际货币体系意味着各国在实现内外均衡的基本问题上要遵循不同的准则,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则体现了为适应不同的历史条件,而对实现内外均衡的一些基本准则所进行的变革。金融危机的出现,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使得国际货币体系原有的平衡被打破,需要建立一种新的平衡,这也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外在推动力;但是从利益博弈与国际资本流动运行现状来看,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最优选择还是协调与合作。
  • 论文
    贺仲明
    2010(5): 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文学有了近百年的历史,但成就并不令人满意,也没有进入良性的健康发展阶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没有解决好本土化和民族化的问题,没有将以西方文学为蓝本的新文学真正融入民族生活和文化当中,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视角和文学风格。以往我们对文学本土化和民族化的理解过于狭窄和功利化。实际上,这一问题关系到新文学的所有方面,关系其最基本的概念和价值标准。要完成本土化和民族化的任务,需要真正将文学沉入生活中,并深入体会传统文学、尤其是古典文学传统,并以开放和扬弃的姿态对待中外文学,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
  • 论文
    萧放
    2010(5): 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民间信仰是民众的一种知识形态,它在精英统治下的中国历史社会长期受到抑制,对民间信仰的摧残造成中国社会精神资源的匮乏。在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的今天,民间信仰应该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范围,但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标准,对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信仰内容应该有所选择,民间信仰的传统性、伦理性与濒危性是应该考虑的文化标准。对于当代社会民间信仰的重建在总体上要给予积极扶持的态度,以实现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和谐社会目标。
  • 论文
    兰洁
    2010(5): 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10年上海世博会几乎是多个浓缩的城市空间,也是一个集经济、文化、科技于一体的大型会展空间。借助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的指引,我们会看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所构想的"城市博览"所透视出的城市空间生产,及其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相互影响。两者的亲密关系也将为上海乃至全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启示。
  • 论文
    金忠明
    2010(5): 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中小学母语教育一直以来受到广泛的关注,因其不仅是基础教育中最重要的工具,还关涉一代青少年精神成长的人文底色。本文就语文教材的历史、问题与出路三方面作深入剖析,以反思中国中小学语文教材的百年历程,聚焦时代变革中的问题症结,探求语文教材的建设之路。
  • 论文
    张赐琪
    2010(5): 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公共新闻运动以1988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为契机,针对民众对政治与媒体的疏离、报纸发行量长期下滑以及美国公共生活的衰退,在新闻界内部自发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公共新闻运动主张媒体应改变传统的角色和功能定位,以一种积极的姿态将民众带入公共生活,完善共同体的民主自治。这场运动对美国社会和新闻传播业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推进作用,并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
  • 论文
    姚新勇
    2010(5): 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美国曾经是一个长期存在严重种族歧视的国家,然而却在国家遭遇巨大经济危机的时刻,选出了一位黑皮肤的总统。奥巴马的当选,无疑是"美国梦"、"美国价值"的胜利。美国梦、美国价值为不同阶级、不同族群的美国人,提供了一个既属于个体、又属于群体和国家的极具生命活力的共同的民族意识形态纲领,它询唤着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人,成为、内化为美利坚合众国的公民。
  • 论文
    王龙
    2010(5): 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加坡自1965年独立以来,在实现经济腾飞的同时,也保持了长期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在一党长期执政的情况下,以制度保障党与群众的密切联系,保证对政府公务人员的严格监督;以及倡导"共同价值观",妥善应对文化多元化的挑战。这是新加坡经验给我国建设和谐社会提供的有益借鉴。
  • 论文
    张帆
    2010(5): 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