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4年 第12期
    出版日期:2014-12-01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俞吾金
    2014(12): 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阵营中,法兰克福学派是人数最多,也是最富于原创性和影响力的一个学派,其代表人物霍克海默、阿多诺、本雅明、马尔库塞、哈贝马斯、施密特、霍耐特都是国际学术界知名的人物。法兰克福学派的核心理论是批判理论,这一理论奠基于霍克海默1937年出版的重要著作《传统的和批判的理论》。通过探讨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界限,即哪些内容是这一学派的成员们所共同回避或保持沉默的,可以对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发展潜力做出合理的、客观的评估。不颠覆资本主义制度这个大框架,这就是法兰克福批判理论的总体上的界限,而这一界限也正是它与马克思的批判理论的根本差异之所在。
  • 论文
    郁建兴|关爽
    2014(12): 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解决社会问题、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的政策措施,从而加速了社会建设进程,并进一步推动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转型。“从社会管控到社会治理”的新分析框架,可以用于描述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新进展;而“国家主导下的社会治理”概念,可以用于探讨和解释当代中国社会治理机制的生成逻辑。当前,国家通过制度安排与治理策略调整,增强国家治理的有效性与合法性,并为社会力量发展释放出较大空间;社会通过寻求和争取更大的机会得以发展。在走向社会治理的进程中,根本保障在于制度化与法治建设,影响社会治理发展轨迹与进程的力量主要来自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而良好的社会基础则形构了社会治理的动力机制与内生逻辑。
  • 论文
    田国强|张鑫|华民|石建勋|周宇|贲圣林|汪和建|罗培新
    2014(12): 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图木尔
    2014(12): 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高民政
    2014(12): 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式民主”是一个具有很大包容性的学术分析概念。理解“中国式民主”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至少应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维度来展开。从狭义上理解,中国式民主主要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论原则、制度体系、道路形式。而如果从广义上理解,中国式民主指由中国人在中国大地上创造性发展起来的有中国特色的所有民主理论原则、制度体系、道路形式与生活方式。不过目前在现实中人们主要还是从狭义的维度理解中国式民主,这种状况当然是合理的、无可厚非的,但也不能忽略从广义的维度理解中国式民主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中国式民主”也不是静止的、固化的,而是动态的、发展的。
  • 论文
    孙关宏
    2014(12): 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式民主”和“中国民主的特色”,这两个概念貌似相近,然而在含义上却相去甚远。我们在充分肯定中国民主取得伟大进步的同时,切忌骄傲自满,故步自封,而应坚持不断改革和完善我们的制度,实现真正的制度自信。
  • 论文
    曹沛霖
    2014(12): 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式民主就是中国民主。我们要看到中国民主形式上虽然变化不大,但事实上其内容有了很大的发展进步。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中国民主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的方面。
  • 论文
    蒋晓伟
    2014(12): 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们评判民主形态的好坏,既不能从民主形态本身来解释,也不能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来理解;评判民主形态好坏的标准来自于民主形态与民众意志和利益的契合程度,以及民主形态与社会发展的适应程度。因此,判断民主形态好与不好的价值标准就是:是否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是否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相吻合,是否符合先进文化发展方向。
  • 论文
    段德敏
    2014(12): 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制度意义上的民主需要与具体的社会状况相结合,照顾到地方特色,这一点并不难理解。但如果“地方特色”中包含了过多的非民主、甚至反民主的要素,那么它与民主的结合就很成问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民主政治的核心要素是政治参与。没有参与的政治,即便它能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也很难称之为民主政治。民主之中国范式的真正落实,不在于理论上对这一范式作创造性的阐述,而在于人们在政治参与实践中的主动创造。如果用对“需要”的满足来定义民主,则会使所谓民主的“地方特色”掩盖民主本身的内在要求。
  • 论文
    陈瑜
    2014(12): 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反思“微时代”的物质基础及其意识形态,可见,“微时代”不仅仅是与电脑和手机相关,它是信息技术发展到特定阶段之后的产物。当前学界对“微时代”的广泛讨论反映了“微时代”正在影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学界对“微时代”文化特征的把握中存在“泛化”现象,对“微时代”的信息化、网络化、碎片化等文化症候更多的是持一种批判的观点,在对其文化后果的分析中也存在悲观主义的倾向。这是值得警惕和反思的。
  • 论文
    陈挥|宋霁
    2014(12): 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当前反腐斗争形势与趋势的正确认识,要从历史的纵深为切入口。当下应以毛泽东的廉政思想及其当代传承为主题,从历史发展、实践启示等方面对其廉政思想进行探讨,梳理毛泽东廉政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从井冈山到瑞金的初步探索期、从延安到西柏坡的逐渐成型期、新中国成立后的系统发展期等三个历史阶段。在此基础上,当前反腐实践从权力结构、治理体系和组织建设三个方面,继承和发展了以毛泽东廉政思想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共廉政思想。
  • 论文
    邵培仁|王昀
    2014(12): 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媒介恐怖主义在线上语境产生了新的蜕变。通过运用以社会化媒体为代表的新技术手段,恐怖主义组织提升了其对抗传统审查、扩大组织行动以及实现恐怖传播的能力。考量线上语境呈现的媒介恐怖想象,可以基于下述三个方面:一是“传谣”与“辟谣”共存的媒介,二是“霸权”与“公共性”交织的媒介,三是“恐怖自由”与“恐怖防治”博弈的媒介。从新媒介技术带来的恐怖主义变化讨论如何实践线上正义,还需基于其自身内在传播语境,从“多种真实”“多边合作”“多元公众”三个方面入手解决。
  • 论文
    汪行福
    2014(12): 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的出版引起全球知识界对财富不平等问题的兴趣,引发对出身与继承、国家与市场、自由与平等问题的讨论。他对公平正义规范的诉求表明,经济学家不是价值中立的数据处理器,他必须拥有在当代道德水平上可以加以辩护的规范立场。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看,皮凯蒂的规范诉求缺乏革命性,因而是不能令人满意的。但是,在新自由主义的市场原教旨主义主宰世界的时代,这种规范立场具有积极的意义。中国今天面临的不仅是发展问题,而且还有分配问题。中国要想从诸多矛盾中开出一条独一无二的道路,必须认真思考资本主义300年的教训。
  • 论文
    汪立鑫
    2014(12): 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资本利润率本质上取决于资本的相对稀缺性,而后者既取决于资本相对于劳动力的数量,也取决于技术水平,具体而言就是技术节约劳动的程度。随着全社会的资本积累及相应的资本相对数量的提高,为保持资本回报水平,资本家将被诱导进行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此类技术进步在增强资本稀缺性的同时,会触发一系列的负反馈制约机制,从而使得资本稀缺性从长期看处于相对的自稳定水平。发达国资本稀缺性得以稳定维持的机制,除了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外,还包括发达国资本向资本稀缺性较高的发展中国家的流动、发达国资本对绝对稀缺性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控制等。政府的财产再分配政策、政府对绝对稀缺性自然资源的控制是缓解资本禀赋不均、资本与劳动收入不均的不二选择。
  • 论文
    王建疆
    2014(12): 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别现代,一个类似于解构主义“延异”的汉语创造,其实质是对语界的坚守,是在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的纠葛中,别出新路的思想发现、理论建构和主义创造,是我国学术界理论创新和主义诉求的回音。别现代既是后现代之后的历时形态,又是前现代、后现代、现代共处的共时形态,但它的思想取向面向未来。别现代的精要在于不是跟着后现代去做后现代布置好的作业,相反,是预设在后现代之后以回首俯视的方式,展开自己的话语体系和主义建构。别现代这种主义究其形态特征而言,是立足于中华本土的跨越了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的跨越主义和未来关怀。别现代所以要在西方后现代理论盛行之时被提出,是基于中国与西方在发展层级上的代差而导致的主义上的诸多错位,以及随之而来的盲目、困惑和尴尬。别现代之所以能够成立,是因为别现代立足于中国现实和中国问题,同时又关注全球问题。就思想建构而言,别现代具有重要的、迫切的现实意义。别现代不同于西方描述中国革命的所谓“另类现代性”,而是一种具有系统识别功能和理论张力的主义。它具有明显的理论前瞻性、时代跨越性、综合创造性和民族性的特点。
  • 论文
    葛红兵|刘卫东
    2014(12): 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上海在201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的创意城市网络联盟授予“设计之都”的称号,是全球范围内由UNESCO授予的仅有的七个设计之都之一。UNESCO创意城市网络包括七种不同的城市类型,如文学之都、电影之都、设计之都等,它是为了在全球范围内鼓励城市的文化、经济可持续发展而设立的。UNESCO创意城市网络下的文学之都,建立起了文学与文化产业和谐共生的关系,进而有效提升了文化原创力,促进了城市公共文化发展。研究和借鉴世界文学之都的发展策略与经验,可为上海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与文化产业原创力的培育提供决策思路和实践方案。
  • 论文
    殷国明
    2014(12): 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都市文学拥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轨迹和文化内涵,都市曾是中国人的梦想之地,也充满历史的纠结,由此形成了世界范围内从未有过的城乡“大流转”的文化景观。而在新的历史语境中,这种大流转正在向更深和更广的方向推移,在互联网和信息时代打造一种“无形的城市”的都市文学时代。
  • 论文
    姜晶花
    2014(12): 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发展的推动,但仅仅以物质至上的经济发展为追求,城市发展就会走入畸形的发展轨道。城市发展需要城市文化精神的形成和引领。而城市发展的核心价值观不是由经济标准决定的,是以文化精神的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的。其中城市伦理精神必不可少,未来城市发展必须遵循时代伦理精神的指引。
  • 论文
    程丽红
    2014(12): 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清初新闻传播体制与民间舆论格局,呈现出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现象:即当官方新闻传播体系过于强大,与此同时民间新闻传播渠道萎缩之时,社会舆论往往表现出其非常态的一面;而当官方新闻统制相较宽松,民间信息渠道畅通之际,社会舆论反倒会步入正轨。对于新闻统制的“宽”抑或是“严”,也并不意味着政治能力的高低强弱,表现的却是执政者的自信程度。
  • 论文
    吴锡标|刘小成
    2014(12): 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南宋初年孔子第48世孙、衍圣公孔端友率部分族人扈跸南渡、寓居衢州,形成孔氏南宗。之后,孔氏南宗在广大的江南地区支繁派衍,在江西境内就形成了临川、黎川、金溪、宁都、新建、鹰潭等孔氏南宗支派。孔氏南宗江西诸支派明道弘道,与王英、魏禧、魏礼、彭士望、林时益等江西学者和名士广泛交游。孔氏南宗江西族人与当地名士的交游,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讲求实学、内涵丰富、底蕴深厚的孔氏南宗文化特征。
  • 论文
    张忠祥
    2014(12): 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无论从独立后非洲经济发展的历程来看,还是从近期非洲经济指标来看,非洲经济正处于历史性的上升期,非洲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新的一极。非洲经济继续向好的主要原因是:本土旺盛的消费需求,相对较高的大宗商品价格,得天独厚的人口红利,新兴经济体日益紧密的经贸合作等。与此同时,还应该看到非洲经济的另外一面,非洲经济增长的不平衡性与脆弱性同时并存,非洲经济的发展没有更多地惠及当地民众,“有增长、少发展”的现象继续存在。因此,增强自主发展意识、经济转型正在成为许多非洲国家的必然选择。非洲经济转型对中非经贸合作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中国应该早做谋划与应对。
  • 论文
    朱军
    2014(12): 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康有为等人的世博会和乐园想象,开启了现代娱乐的中国式启蒙。大同主义之下的唯乐乌托邦具有超越的精神。后现代语境下,迪士尼日益沦为西方都市“诡景”和“没落乌托邦”,一个资本主义的“完美罪行”。康有为与迪士尼、上海世博会的对话,提示今人快乐、感通而仁义的城市如何可能,东方都市唯乐大同主义如何可能。
  • 论文
    陈明
    2014(12): 1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单元下沉”是近期关于村民自治研究的最新动向。但从具体的实践与理论分析来看,村民自治运行困境可能并不是“单元下沉”所能解决的,“单元下沉”在理论逻辑上还存在矛盾的地方,尤其是这种提法的科学性还有待商榷。农村市场化进程带来的家户消费膨胀以及家户主义的盛行,是导致村民自治无法“落地”的根本原因。在家户利益之外,农民无法在具有成本限制的公共领域达成合作共识,但对国家的公共性职能需求在递增,而这一职能的实现并不是村庄所能完成的。未来中国农村的自治方向不是“单元下沉”,而是“单元上移”,其自治形态是乡镇自治。
  • 论文
    赵环|严骏夫
    2014(12): 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14年发生的“深圳壹基金风波”事件可视为公众对社会组织的一次“问责演练”。当社会组织发展的生存合法性障碍被扫清后,原来政社关系框架内的“规制合法性危机”将逐步转变为多元治理主体框架下的“混合型合法性危机”,表现为公众参与限制带来的认知合法性危机以及行政科层化所造成的新的规制合法性危机。社会组织应重视在内部建立公共责信机制,并且依托政府、公众、媒体等主体形成合理的外部治理网络。
  • 论文
    吴蓉
    2014(12): 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的争论,反映的深层次问题在于,作为人文精神守护和传承者的大学人文教育在今天的尴尬命运。它折射出的是今天的大学,在工具理性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主导下,以及市场至上、拜金主义的影响下,人文教育的缺位。纵观大学的人文教育,至少存在三种维度的缺失:一是批判精神的缺失;二是艺术精神的缺失;三是科学精神的缺失。
  • 论文
    方淩波
    2014(12): 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糗文化的流行,可以将之看成是人生特定阶段和特定时代的精神的反映。但是,以糗为美,则反映了我们今天的社会病态。尴尬、自贱、降格成为一种流行,成为一种可供消遣、消费的商品,并被拍成电影且因票房的火爆而大行其道,正反映了我们时代的精神隐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