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4年 第6期
    出版日期:2014-06-01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汪行福
    2014(6): 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复杂现代性不是现代性的一种形态,不是由早期简单现代性发展而来的晚期现代性。复杂现代性是一种新的理论范式,它包含着对现代性的规范—认知结构的界定,以事实与规范相互作用为核心的辩证法以及以现代性失败为核心的病理学诊断模式。按照这一范式,在规范层面上我们必须坚持现代性的普遍规范,把自由、平等与团结作为人类共享的价值预设;在认知层面上,必须承认现代性是一个未完成的历史计划,是一个非自洽性的系统;在实践层面上,必须把现代性理解为可错的试验性的事业。
  • 论文
    李建新|夏翠翠
    2014(6): 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并保持较低的生育水平。我国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固然控制了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同时也导致了人口结构方面的问题,其中人口少子老龄化是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问题之一。在生育更替水平之下,生育水平越低,人口少子老龄化越是一个劳动力人口数量持续下降、劳动力人口内部年龄结构老化的变动趋势,越是一个极短时间内丧失人力资本大国地位的变化过程。生育水平越低,未来社会最具创新能力的人口和最具创新潜力的人口下降速度越快,越是一个社会活力、国际核心竞争力丧失的加速过程。提高生育率至更替水平,是保持我国人力资本及存量大国地位的根本所在。
  • 论文
    吴鹏森|邓伟志|何平立|沈瑞英|王国勤|李青|周敬青|汪明亮
    2014(6): 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唐亚林
    2014(6): 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民主的认识既不能停留在抽象论证上,又不能掉入话语陷阱中。民主政治建设可能存在价值、制度和道路三个维度的共识与分歧,三者有机统一于国家现代化建设实践。因全球化时代“制度无以统合不确定性”特质,导致“西方式民主”的单一民主观需要向集“需求导向民主观”和“优良生活导向民主观”于一体的复合民主观转型。“中国式民主”的内涵重构,一方面需要建构适应需求导向的政治民主、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优良与国家统一五大战略目标“五翼齐飞”的“复合体”格局;另一方面,需要建构适应优良生活导向的民主政治建设成效的根本评判标准。“中国式民主”植根于民众“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社会“出入相友、守望相助”、国家“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24字需求观话语叙事。“中国式民主”的发展方略在于建构“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权为民所控”的马克思主义权力观。“中国式民主”的系统理论创新还有赖于职业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队伍的涌现,并对一系列悬而未决的重大问题予以本土化与内生性的回答。
  • 论文
    赵景刚
    2014(6): 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知识结构和知识储量不存在悬殊差异的情况下,理论工作者心态的好坏,对研究成果质量的高低具有重要影响。高水平的民主理论研究,必须以研究者自身抱有民主的心态为前提。谦虚、包容、乐观,是民主心态的主要内容。民主问题研究者只有养成了这种健康的心态,在理论工作中以身作则地践行民主,以民主的心态看待同行、研究问题,才能将学术研究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实践的推动作用落到实处。而民主心态的养成,既需要研究者们高度自觉地提高内在修养,也需要报刊媒体通过打造高质量的学术批评平台提供外部条件。
  • 论文
    朱大可
    2014(6): 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印度和伊朗作为一种文化联合体,对中国上古神话体系的建立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而这种影响的结果之一就是老子学说与道家思想的兴起。老子作为印度沙门时代中的“叛教者”之一,很可能是最早抵达印度的楚国学者,并投身于印度沙门运动,回到中国后创立了后世所谓的道家学说。老子也并非一定是单一个体,而可能是一个以李耳为首的,活跃于先秦时代的小型沙门集团。《道德经》即是该团体的集体之作。老子学说的印度原型还表现在它与印度吠陀教义存在诸多类同之处。
  • 论文
    肖瑛
    2014(6): 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差序格局”是理解中国社会构成和运行以及“民情”的重要概念。中国历史上通过各种制度化努力,曾经发展出尊尊和亲亲等等级化的差序格局类型,在实践中还衍生出社会心理意义上的差序格局,这些差序格局类型之间相互渗透和纠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差序格局并没有消失,反而实现了自身的创造性转化,形成基于理性意志的新差序格局。理性意志与新差序格局的悖论性结合,使得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变得至为艰难和漫长。
  • 论文
    汪伟全
    2014(6): 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合作创议既是地方间依存关系发展的必然抉择,也是地方合作过程的基础。合作创议的建构逻辑,涵盖了创议动因、形式及其过程等基本问题。互赖共赢理念是地方合作创议的前提,共同利益、自发创新、跨域性公共物品供给是合作创议的主要动因。合作创议有问题界定、意愿表达和意愿形成三个阶段,包括区际贸易、公共安全和社会合作等实践类型。公共性、政治性和社会性是地方合作创议的基本属性。
  • 论文
    鲍宗豪|汪斌锋
    2014(6): 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中国在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均呈现速度与加速的复杂性特征。对它的研究既需要突破西方既有经济学、社会学等传统单个学科,又需要结合中国社会转型的实践经验。速度诠释现代性的视角需要完成“中国化”转向,从中国发展的具体境域出发,在合理释放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同时警惕速度的负效应,通过社会制度设计来保证发展速度的可控性以及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各领域发展速度的协调性。
  • 论文
    田国强|陈旭东
    2014(6): 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自明清之后逐步落后于西方的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富民强国由此成为国人长期追求的梦想。近代以来具有明显转折性全局意义的社会经济大变革区间有四:从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图强、辛亥革命与市场经济的探索、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的联姻、改革开放引领中国复兴之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改革的关键是要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先决条件是要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治理边界,解决政府职能越位、缺位和错位并存的问题。三次以国有企业推动工业化的不成功的尝试,启示当下应让国有经济发挥重要作用而非主导作用,促进非国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由此才能实现中国经济发展驱动力的切换。
  • 论文
    刘东|王屹亭
    2014(6): 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产业资本新近进入农业的荣炳镇横塘湖水产公司,它以外包方式成功带动农户养鱼的实践表明,与现代化农业紧密相关的规模化经营可以以企业与农户统分结合的方式运作。这种方式是以企业为单位大规模经营,有效降低经营成本;同时以农户为单位进行养殖,强化劳动激励,降低企业的组织成本,因而符合现代企业理论中合理契约选择的要求,可能成为我国当前国情下,相当一部分农业类别中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有效的中间模式。这种公司带农户方式有效运行的条件是:(1)实施特殊的关系型契约,保证农产品交易的效率;(2)有效甄别、约束和控制进入农业的产业资本,防止“撇油”,损害农民利益。
  • 论文
    尤西林
    2014(6): 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当代思想反思并矫正现代性的努力之所以无效,在于现代性自我否定的运动机制特性:一切“反”现代性的力量都被吸纳为现代性自身弃旧求新运动的能量。道家柔顺无为的自然之道则超越了主体性及其对立格局,现代性赖以产生能量动力的刚性对立机制因而失效,痉挛紧张从而化解为从容自在,人工世界恢复为自然生态,时间三维恢复了平衡。道家化解现代性结穴的前景有助于想象一种更加符合人性与自然的生存方式。
  • 论文
    陈国战
    2014(6): 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当前的主流舆论中,网络谣言被污名化、妖魔化了。人们不仅假定网络谣言的内容必定为假,而且假定人们制造和传播网络谣言的动机都是居心叵测的,不可告人的。这不仅无助于消除网络谣言,还会带来对网络谣言的粗暴打击,从而激化社会对立情绪,并适得其反地造就网络谣言大量滋生的土壤。因此,当务之急是将网络谣言去污名化。然而,一些学者在将网络谣言去污名化的同时,又将它政治化。这一方面与实际情况不符,有以偏概全之嫌;另一方面也将网络谣言问题过度敏感化了。基于此,应提出将网络谣言理解为一种社会资本的新思路。
  • 论文
    胡玲
    2014(6): 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全球正义的核心理念是,人们应公平地对待世界上的每一个人,不论他是自己的民族同胞还是国界之外的“陌生人”;而在民族主义看来,人们可以合理地偏袒自己的民族同胞。其实,全球正义与民族主义并不是水火不容的,它只是要求人们在呵护自身民族情感、偏袒自己民族同胞、在从事民族建构、以及在行使民族自决权时要履行全球正义的义务;在一定维度上,全球正义构成了民族主义的伦理边界。
  • 论文
    谢保成
    2014(6): 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自顾颉刚的古史“层累说”提出之后,学术界对顾颉刚的古史学说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影响深远。然而,顾颉刚本人却认为自己的“层累说”在崔述的“书里已经辨证得明明白白了”。虽然如此,顾颉刚所提出的“层累说”的系列观念,包括“四个打破”不仅远远超越了崔述,而且极富时代特点。这一方面表现为顾颉刚“层累说”和陈寅恪“逐层向上增建说”是符合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重要卓识;另一方面,也因为它展示了治史者的一个重要职责——要从观念、史料、方法诸多方面“逐层剥除此种后加之虚伪材料”,“略得一近似”之历史真相。
  • 论文
    周一平
    2014(6): 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陈成|杨志军
    2014(6): 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