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圆桌会议
  • 圆桌会议
    石中英, 程介明, 杨小微, 袁振国, 朱永新, 葛延风, 杨东平, 陈平原
    2015(5): 4-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教育公平是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最重要目标之一,是保障公民权益、促进社会平等、防范阶层固化、 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推进教育公平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由于长期 以来对教育公平内涵认识不清,教育发展缺乏完善的社会政策体系支撑,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东西部地区、 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等诸多因素,阻碍了我国教育公平的发展进程。上学贵、择校难、流动人口子女上学难、 农村教育基础薄弱、城乡教育差距大、东西部教育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依然严峻。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公平, 怎样平衡公平与效率,如何更合理地分配教育资源,这些都是推进教育公平时所不能回避的问题。中共 十八届三中全会将“进一步扩大教育公平”作为当前和今后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针加以提出,对促进教 育公平作了重要战略部署。“十三五”期间,教育公平将依然是我国社会生活和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问 题之一。为了深入探索如何促进中国的教育公平,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与教育公平协同创新中心、国家教 育宏观政策研究院于日前召开了“‘十三五期间’大力促进教育公平高峰论坛”。《探索与争鸣》编辑部借此 契机约请其中部分专家撰文,此外我们还约请了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就大学问题撰文,以期呼唤更多的同 仁关注教育公平与中国教育未来的发展,期盼学界就中国的教育公平问题作更深入的讨论。 

    ——主持人 杜运泉 阮 凯

  • 本刊特稿
  • 本刊特稿
    张中祥
    2015(5): 2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内对能源安全问题看得如此之重,中国在全球寻求资源得到全世界前所未有的关注和审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内外对美国封锁中国石油进口通道、中国政策性银行的放贷、贷款换油气交易和中国国有石油公司的海外份额油的作用等,存在严重的错觉和误解,从而把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政治化”。国内外在思考能源战略时不应再停留在争夺资源的思维定势上,应转变观念,以开放的新思维去充分认识全球能源格局的变化。中国能源企业响应国家“走出去”战略,海外投资布局会面临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及对其模式的质疑。应充分认识海外并购、投资的战略风险和商业逻辑,还原能源的商品属性,在具体操作运营上下功夫,谋求长远发展。作为全球能源需求增长最快的市场,中国应认真思考建立东北亚石油合作储备机制、共建东亚天然气交易中心,以及天然气和石油的价格脱钩对自身的影响等重大政策和战略问题。
  • 本刊特稿
    于宏源
    2015(5): 26-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不断震荡走低的能源价格使得全球能源格局出现结构性变化,影响能源的地缘政治、供需结构和产业技术都在发生大调整。这些变化不仅对当前全球能源走势产生直接作用,而且对今后全球能源体系产生巨大影响,对全球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势必都会产生多重影响。国际能源价格震荡有世界经济低迷、供需失衡、地缘经济博弈、政治角逐等多重诱因,但深层次根源却在于国际能源的结构性演变。结构性变化给世界主要大国既带来了机遇,也带了新的挑战。中国应当把握国际能源结构性变革机遇,通过参与和维护全球能源安全,来为中国国家发展提供战略保障。
  • 杨天石
    2015(5): 3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学术争鸣
  • 学术争鸣
    吴冠军
    2015(5): 36-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法理学核心概念的“自由心证”,事实上已经被吸纳入我国当下的司法实践中,并且构成了我国司法建设的关键点。因此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法官根据自身对证据之判断所形成的内心确信而对案件进行判定,其法理上的正当性何在?如何避免因“自由心证”而可能弥漫的司法腐败?关于“自由心证”问题,学界目前已存在着德沃金与波斯纳的激烈对垒;然而,在这两者之外引入近年来兴起的德性法理学,才有可能实质性处理自由心证的正当性问题。德性法理学以司法德性作为法官司法实践的规范性要求,在学理层面尚涉及到无争议的司法德性与争议性的司法德性两种状况。对于我国的司法建设,儒家德性能够成为一个很有效的思想资源。为此我们有必要在当下司法实践中重新激活四个古典概念:礼、正名、义、仁。
  • 学术争鸣
    何镇飚, 彭增军
    2015(5): 42-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众传媒并非媒介恐慌的主要源头,但的确存在着在传播过程中产生恐慌的现象。一方面,媒体往往喜欢追求耸人听闻的效果,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另一方面,由于报道中的立场偏颇或专业知识匮乏,从而导致社会公众的误解与恐慌。因此,以新闻专业主义的客观、均衡报道,和媒介伦理之“探求真相,最小伤害,独立负责,保持透明”的原则,来有效规避和减少因报道失当而引起的媒介恐慌,就成为建构公共安全的重要路径。
  • 学术争鸣
    王云岭, 高鉴国
    2015(5): 46-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的命题起源于政府和公众对公立医院现状的不满,从理论源头来说,则是卫生事业的伦理定位要求和西方个人主义、平等主义思想的影响。然而,由于人们常常把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和医疗卫生事业提供者的公益性相混淆,因而在公立医院公益性问题上有诸多误解,常常把载体理解为主体。而通过对于福利性和公益性的辨析可以发现,无论是接受个人主义、平等主义的哲学理念,还是以儒家家庭主义为理论基础,在现有体制下,公立医院都不可能具有公益性,因而回归公益性就无从谈起。
  • 时事观察
  • 时事观察
    郭磊, 潘锦棠
    2015(5): 51-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长期以来,中国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实行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双轨制”备受批评。目前,养老保险“双轨制”改革思路已经明确,但“并轨”后的相关问题仍需持续关注。全世界实行养老保险“双轨制”的国家不在少数,但制度本身并不必然导致公职人员和普通民众之间出现显著待遇差距。考察中外养老保险“双轨制”的分类及其利弊,探究起源与变迁历程,启示我们在中国养老保险“双轨制”改革中,要重视工资和养老保险的关系,“双轨制”改革的关键在于缩小收入差距。依据对美国公职人员工资和养老保险平衡调控机制的借鉴,尤其要注意平衡初次收入分配的工资收入,调控再分配的养老保险收入,建立和完善正常增长机制,形成透明公开的监督机制。
  • 时事观察
    韩克庆
    2015(5): 57-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名义账户制概念的梳理,并依据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做实个人账户政策演进历程的考析,以及对做实个人账户还是做空个人账户或者实行名义账户制的学术讨论的归纳,可以得出:名义账户制是统账结合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倒退。如果实行名义账户制,就会背离改革初衷,混淆个人账户的产权性质,抑制个人参保动力,降低对企业缴费的监督制约,最终导致制度混乱,并带来政府信任危机。
  • 经济改革
  • 经济改革
    刘志彪
    2015(5): 63-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当代中国经济运行中,资本市场深化对实体经济的增长和创新作用要远大于货币市场。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以货币政策放松激励经济稳定增长、或者以房地产行业拉动经济增长的旧常态办法,已经基本失效。破解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提质增效等难题的标本兼治之策是:在优质金融资产短缺的现阶段,通过振兴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来重塑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结构。实现这一变革,要以制度创新来增加高质量的金融资产供给,纠正失衡的经济结构,从而稳定经济增长。
  • 经济改革
    张幼文
    2015(5): 67-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合作共赢是中国发展新时期政治经济外交的总体战略,它对中国的发展和国际新型关系的构建具有深远的意义:其一,合作共赢战略的提出,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开辟道路:中国崛起引起世界反响和疑虑,战略清晰化有助于消除前行阻力;经济全球化呈现新态势,开放型发展战略需要历史性调整;大国历史性替代观念根深蒂固,中国崛起的世界意义亟待阐明;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出现巨大变化,推进全球治理需要倡导全新理念。其二,践行合作共赢战略,有助于开辟中国经济发展新空间:规划国际战略总体框架,构筑中国对外经济关系新常态;充分发挥国家战略优势,形成各国发展新的利益汇合点;创新对外经济关系发展模式,以区域开放型合作引领周边和平发展;从发展中国家需要出发,积极参与国际体系改革,平行推进全球治理创新。其三,合作共赢的战略创新有助于引领国际格局发展走向:伴随国家崛起进程持续推进和对外经济关系的战略升级,合作共赢内涵更为丰富;经济关系“压舱石”理论证明了共同利益原理,为合作共赢战略取得国际共识奠定基础;以弘义融利为原则,有利于建立国际援助新原则与共同发展新机制。
  • 文化视野
  • 文化视野
    高全喜
    2015(5): 74-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考察宪法,尤其是政治宪法学研究,必须把一国之内政与外部世界联系在一起予以考察研究,否则所谓宪法学研究就是片面的和空洞的。与此相关,世界主义也应该有一个宪法学的视野,或者说关于世界主义的叙事,如果缺乏一个立宪主义的国家构建的视角,也同样难以思考关于未来新世界主义的共和邦联问题。晚近以来的世界主义的历史叙事或国际关系学说,大多忽视这样一个基于立宪政体的规范主义视角,不是现实主义的,就是乌托邦主义的。从新世界主义的视角审视政治宪法学的政治观,由此分析政治宪法学视野中的政治宪法是如何借助于中国宪制与新世界主义的相互形塑而形成的,最终可以看出,中国政治宪法学的自由政治观是与新世界主义的未来政治观若合符节的。
  • 文化视野
    翟志勇
    2015(5): 79-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制宪者在制定宪法的时候,对国家性质的认知与对世界秩序的构想是一体两面的,有什么样的国家观就有什么样的世界主义,反之亦然。从“共同纲领”到“八二宪法”,都包含着有关外交政策或者国际事务的表述。不同时期的宪法文本中,此种表述又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与制宪者对中国国家性质的界定是一一对应的,贯穿其中的是敌我之分与革命叙事。然而“八二宪法”四个修正案中展现出新的宪法观与新的世界主义,可以据此在康德的永久和平论的法权结构中,探讨政治宪法学的新世界主义视角和立场,或者说新世界主义的政治宪法学。
  • 史海钩沉
  • 史海钩沉
    肖滨, 王劲嵛
    2015(5): 83-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代海军是民族—国家建构的产物,海军建设有赖于中央集权的政府、现代化的财政体系与官僚制度的支持。但是,尝试创建现代海军以抵御西方入侵的晚清,却是一个因为太平天国战争而衰落的农业帝国,表现出分裂的政府权力结构、紊乱的财政体系和私人化的官僚体制等特征。分裂的政府权力结构使海军建设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紊乱的财政体系无法整合全国财政资源以支持海军建设;而官僚制度的私人化在使晚清督抚能够采取权变策略推进海军建设的同时,又带来诸多负面影响。晚清海军建设的失败表明:农业帝国无法完成军事现代化的任务,近代中国惟有转型为民族—国家才能够应对现代战争带来的危机与挑战。
  • 际会风云
  • 际会风云
    高晓川
    2015(5): 88-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上世纪90年代初,中东欧国家实施了以改变所有制关系为目标的经济转轨。转轨初期,各国经济经历了阵痛式的剧降,到1996年前后一些转轨启动早的国家基本完成了企业改制目标,市场经济运转机制初步确立,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逐步健全,生产要素配置日渐合理,经济发展进入快速增长周期。经过经济转轨的蜕变,中东欧成为世界范围内吸引国际资本的热点地区,入盟后一直是欧洲地区突出的经济增长点。作为一次史无前例的历史实践,中东欧经济转轨堪称转轨经济学的现实版本。尽管它已基本结束,但在较长时间段中看,作为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转轨也包含着一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有必要抛开意识形态的局限,从更客观和辩证发展的角度予以认识。
  • 青年论坛
  • 青年论坛
    祁涛
    2015(5): 93-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马克思社会政治哲学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政治哲学,它不局限于学术领域的理论研究,而是不断要求深入到社会现实领域,从具体的历史情境中回答社会与政治问题。今天对于马克思社会政治哲学当代意义的讨论,需要借助它特有的对话方式,深入中国的历史语境,回应中国问题,才能彰显它的当代意义。